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归旨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归旨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政治理论及课堂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个性发展.社会的良性运行固然需要社会成员遵循共性的规则,但也离不开个性的发展,富于个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推进社会科技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兼顾共性与个性的发展和培育,使其能够均衡发展,避免顾此失彼.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里的班级越来越庞大,有些班级的学生数量多达百人,这无疑给因材施教带来了障碍,任课教师为了追求总体的教学效果,往往就会为了追求共性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育,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我们的社会也必然会因此而死气沉沉,我们必须对此作出反思.在“基础”课第一章“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共性和个性平衡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发展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把“小我”放在“大我”的社会环境中来寻求成长成才的路径,切不能为了追求个性而使自身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为了迎合主流的发展而丢失了自我的个性.正如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名言:“I+we等于fullyI”(我+我们等于完整的我),“我”不是仅仅意味着我自己,“我”是我和我所处环境的总和,个人只有把握自己融入集体中,均衡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绽放出完美的人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四、超越与重构——提升“基础课”课程质量,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贯穿个体生命的始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以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思想问题为己任,理应在引导和推进大学生社会化得以良好运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突出“基础”课性质,帮助大学生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新方案实施以来,“基础”课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的在于培育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是一门促进发展与超越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既有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与传递,而“基础”课更注重的是精神的树立与思想的培育,从而塑造出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这种变化是顺应当代教育主题的发展变化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而且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基础”课应该而且必须承载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2.增强“基础”课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化.教学是一门艺术.“基础”课是一门抽象性、情感性与创造性相叠加的艺术.一堂精彩的授课必定是经过任课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正如庄子所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基础”课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艺术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课堂的参与性,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从“独白”到“对话”的课堂组织方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巧设疑云、搭建阶梯、引导思考,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利用丰富的课堂互动来提高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主人翁意识,以此来建立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切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如此,大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自我表达和参与集体的能力,大学生既能展现自我个性,又能体验团队精神.而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要从传递现成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分享讨论的合作者,这在无形中也曲径通幽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日常的课堂教学,这必将能够大大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3.注重“基础”课的公民意识塑造,引导大学生社会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培育与塑造,既是教育学问题,又是社会学的问题.在现代化日益推进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传承,还包含着把社会个体培育成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必须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伴随着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与思考.可以说,在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这是对教育价值的回归,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诉求.
综上,从“基础”课的特征来看,它正是立足于品德和人格的教育,通过对“个体、群体、社会”的思考和追问,使每一个人能够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从而推进整个社会良性运行.所以,“基础”课是提升人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是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教育,是对人负责任的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乃至世界公民的教育,是回归了教育本质的教育,其价值归旨在于引导并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3]阙贵频.简论人的社会化及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界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9).
[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董俊.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现路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
[7]王敏慧.关于法律社会化的思考[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5).
[8]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9]姜其华.发展学生个性“三部曲”[J].福建教学研究,2011,(9).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归旨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