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有关论文范文,与基于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办本科教育的定位和特色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职业教育有关论文范文,关于基于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办本科教育的定位和特色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职业教育及高职教育及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职业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高职教育应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而我国高职教育目前主要局限于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尚处于试办阶段,如何办好高职本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高职本科应更加突出人才的技术应用性,更好地为岗位群或跨岗位服务,将培养重点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一所本科院校只对应一所高职院校的联合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本科大学和高职院校各自的优势,加快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高职本科;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45-03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高职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在高职专科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高职本科应该是以培养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主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因此,如何办好高职本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寻求我国高职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优化技术精英的培养途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高职本科的办学定位
在国际上通行的高职教育包括研究生、专科生、本科生三个层次,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局限于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在层次拓展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层次拓展是与经济发展保持紧密联系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办学层次的提高必将对职业教育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高职本科不仅应具有“高等性”,还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既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又应该区别于高职专科教育.
(一)高职本科与一般本科的区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修订稿)将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第二阶段相当于博士生教育.第一阶段又分为5A和5B两类.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论文、函授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3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5A类属于理论型,包括硕士生、本科生两个层次,“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A类的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地方和行业的,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到工矿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工作,还有一少部分复合型人才将从事研究、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普通本科教育是以知识文化教育为基础,以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培养的是开发研究型的人才,同时以现代工程技术作为补充.5A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获得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基本训练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5B类属于实用技术型,应该包括高职本科生、高职硕士生两个层次.学习内容对应具体的职业和特定的技术岗位,“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由此可知,高职本科教育是以技术文化教育为基础的,强调的是职业性、技能型和岗位对接的教育体系.原国家教委在《关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属于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高层次,其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用工作.”所以,高职本科也应采用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四大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模式.
(二)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的区别
当前教育界较为成熟的观点是将人才区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大类.对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完成.
高职专科人才培养过程是依照企业的某个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开发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及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的:“职业教育是针对取得某种社会职业资格的教育,这种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毕业生就业时的职业岗位联系很直接.”
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一个特定的职业岗位服务,更强调所培养人才操作技能的熟练性,希望毕业后能与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那么,高职本科就应更加突出人才的现代技术应用性,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应能达到为某一岗位群或跨岗位群服务的要求.高职本科培养的学生具有将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工程实践或转化为工业产品的能力,成为技术操作工和设计工程师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术开发、研究创新能力.相对于高职专科生,高职本科生所接触的是更为先进、智能化水平更高和经常升级换代的装备.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都要求他们除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胜任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技术岗位上的“核心”人物,基层组织管理的“领导”人才.因此,高职本科生除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必达到普通本科的程度,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之外,还应具备更熟练的职业技能、更宽泛的专业能力和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高职本科的办学特色
强调应用性、服务生产一线,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这是由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色决定的.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世界上发达国家对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都与高职专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两高一广”,“两高”即高层次、高素质,“一广”即专业适应面广,面向行业或职业群而不是某个岗位.
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生产工艺的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使得对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向某一岗位或某一种技术培养的高职专科生,很难适应现代技术密集性和工艺复杂性的需求.因此,德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陆续将三年制的高职专科改为四年制的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从而改变了传统高职专科生仅为适应某一岗位需求而培养的目标,更加强调学生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同时胜任多个生产岗位,还能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项目.与普通本科大学相比,高职本科应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区域性,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与高职专科相比,高职本科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系统性,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宽基础、强理论、重实践、多样化、综合性的特色,以良好的就业前景和高额报酬吸引广大学生报考.
加强通才教育就高职本科而言,由于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本科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的客观态度,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有足
职业教育有关论文范文,与基于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办本科教育的定位和特色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