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教育技术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技术学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技术学及教育技术及教育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技术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文章以访谈录的形式,展现了一位哲学教授从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入手,在学科建设中艰苦跋涉的心路历程.文章从教育哲学的独特视角,揭示了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如何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史论结合”方法论,在“构建生成学习论”、“绿色学习”、“太极学堂”中探索真、善、美内在统一的学习科学的中国之路;揭示了教育技术学定义与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背景和价值.文章以师生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上,这是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文章在对未来前景的预测和展望中提出:学习科学的创新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是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两大生长点,二者的内在结合,将推动教育技术向教育工程的历史性转变.

[关 键 词]教育技术学;教育哲学;学习科学;学者访谈;桑新民;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谢阳斌(1984—),男,甘肃兰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习科学与知识工程,特别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变革的研究.E-mail:xybpure@gmail..

一、独特的人生经历

敢于从零开始,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桑新民

接触过桑新民老师的人,都会对他独特的个性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28岁才开始读大学本科,至今没有硕士、博士学位,但却在“学历体制”之外独辟蹊径:39岁成为哲学硕士生导师,主攻方向却是教育哲学;44岁成为哲学教授,同时被聘为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为北京大学研究生讲授了三轮教育哲学,但此时他所关注的重心已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热衷于学习计算机,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位“教育发烧友”;46岁在北京师范大学被聘为教育基本理论方向的博士生导师;47岁离开学术中心北京南下广州,放弃已经轻车熟路、渐至堂奥的教育哲学圣殿,闯入对于一名文科教授来说需要另起炉灶、从零开始的教育技术学领域,一年半以后就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家共同合作获得了全国第二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他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三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之一,并在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开拓着学科发展的新方向;获得首批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之后不久,他毅然离开了专业发展条件优越的华南师范大学,54岁再次到南京大学创业.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金陵大学,是中国电化教育专业的诞生地和摇篮,中国“影音教育之父”孙明经教授在此创下了不朽之业绩.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创办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显然不能走师范院校的路,桑教授针对南京大学的具体情况,参考世界前沿与趋势,确定将“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作为专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特色,将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和理论基石,他充分发挥自己多次跨学科发展的成功之道,先后在信息管理专业和高等教育学专业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创建了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将高等教育信息化与大学变革作为主攻方向.从2004年初至今,桑教授带领其学术团队,在南京大学这所“诚朴雄伟”的学术圣殿中继往开来,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在一流大学的讲坛上,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位真正的学者,发表的每篇文章、出版的每部著作都是要接受严格的学术评判并经受历史检验的.在47岁以前,桑老师留下了三本教育哲学专著,系统阐述了教育本体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对教育起源、教育本质、教育功能、终身教育、闲暇教育、未来教育等都作出了自己独特之解读与评判,尤其是《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1]一书,出版已经20年,至今仍是我国教育基础理论界研究者、研究生重要的阅读和参考的专著.

47岁以后,他出版的书只有两本关于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科书,其学术成果和影响力则表现在近15年发表的几十篇学术论文之中.在围绕这一话题对桑教授的访谈中,我逐渐梳理出这样的线索:在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交叉点上,他首先揭示和阐发了信息时代阅读、写作、计算方式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2]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与生产方式同一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范畴,阐述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学习方式的三次历史性变革,[3]此论文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高三语文实验教材,[4]对全国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产生了影响;他倡导和开创了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方向,[5]倡导和开展了“五个十”(世界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10位学术带头人、10本经典著作、10个权威研究机构和专业、10篇论文、10个专业网站)的研究,[6]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的深化和规范;提出并开展了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整体建构和逻辑起点研究;[7]开展了中国特色的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研究,系统提出了“五项学习技术”及其理论结构模型;[8]在对美国教育技术“’94定义”的长期深入研究中,系统完整地创建了教育技术学两个层次的范畴体系结构模型,[9]用建模的形式展示了其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构想;在教育技术学中国之路的历史研究中,系统挖掘、阐述了以孙明经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电教人在金陵大学电影和播音专业艰难创业过程中的不朽成就和经验;[10]近三年来又在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战略研究、[11]信息时代大学课堂变革的微观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绿色学习”、[12]“太极学堂”、[13]“构建生成学习论”[14]等一系列新思想,展现出一位年过花甲的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探索者永远年轻的学术生命活力.

许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桑老师为何“如此爱变”,敢于并善于在跨学科的人生旅程中“从零开始”?

对此,桑老师有其独到的理解:“步入信息时代,社会越来越复杂,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就必须培养应变能力,也可以称之为驾驭变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背后一定要有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和人生理想,这是对于学者和行者都同样重要的‘生存与发展之道’.一个人能否悟道、得道,其难点在于能否不断超越自我,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当你有了一定基础和成就的时候,很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克服人性的这一弱点,靠的是超越眼前功利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紧紧围绕自己选定的目标开展跨学科研究,能迫使你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这有助于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在桑老师身边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教育创新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这是他在大学杏坛上三十多年耕耘中始终没有改变,甚至没有丝毫动摇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二、壮美的学术追求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播放:32763次 评论:5069人

当你能在看似枯燥、寂寞的理论探究中领略到一种“悲壮之美”,并乐于以此作为终身追求与享受之时,你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桑新民

学者的人生道路往往离不开读书、写书、教书这“三点一线”,桑老师也不例外.但他对“书”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关注书背后的人,这里所指的人不是“自然人”,而是“文化人”.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人?答案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桑老师的回答不仅独特,而且耐人寻味:“文化是历史与传统的积淀,是对发展变化之现实与未来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其中包括对他人的理解和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要成

1 2 3 4 5

教育技术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幼教论文范文

教师论文发表网

高中英语教师职称论文

二年级写字教学论文

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美术课教学论文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教学 论文

小学美术师德论文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