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欣赏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中俄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比较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欣赏方面论文答辩,关于中俄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比较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欣赏及教育思想及音乐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欣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摘 要】中俄高校公共音乐欣赏教育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对两国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异同,对于两国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的互促并进、共利双赢,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作用.文章将中俄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的比较研究,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与研析.
【关 键 词】音乐欣赏比较思想内容形式
一、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中俄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比较研究的第一个层面,是两国教育思想的研究.
两国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
其一,两国都认为,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在俄罗斯,美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已成为传统.这一传统的美育教育思想,受到18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教育思想的重要影响,他在其所著的《美育书简》一书中明确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②当然,席勒的这一重要的“美育”教育思想,不仅影响到俄罗斯,也影响到中国.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在他担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期间,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主张,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③
其二,两国都认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因为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被德国美学家黑格尔称作“艺术哲学”,所以,艺术教育也就自然成为美育的核心.对于这一点,两国都有明确的认知.1997年5月20日,国家原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非艺术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④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再次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等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⑤在俄罗斯,更把艺术教育摆到美育的重要位置,许多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教育课,除传统的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外,还开设了电视、艺术设计等新兴艺术学科,融艺术与技术、科学与美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一体.
其三,两国都认为,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这种教育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十分推崇对人的“感受音乐的耳朵”的培养;恩格斯则十分明确地指出:“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等”⑥两国还共同以6岁就会弹钢琴的列宁、擅长拉小提琴和弹钢琴的爱因斯坦作为音乐教育成功的典型实例.在我国的汉字中,快乐的“乐”与音乐的“乐”是同一个字,表明我国的音乐思想认为:快乐即音乐,音乐即快乐.所以,音乐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最理想的路径.
其四,两国都认为,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音乐欣赏课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赏析、品评,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体验,可以丰富欣赏者的音乐知识、提高欣赏者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陶冶欣赏者的情操,净化欣赏者的心灵,美化欣赏者的人格.
当然,两国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在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重视程度不同.俄罗斯对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十分重视,早在苏联时期,综合性大学就已经开设了公共音乐欣赏课.而我国,虽然蔡元培已经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教育思想未能在北大得到落实.我国综合性大学的清华、北大等,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设公共音乐欣赏课,比起俄罗斯来,明显滞后.这一差距必须承认.
其二,教育基础不同.俄罗斯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以雄厚坚实的中学音乐欣赏课为基础.音乐课在我国是中学的必修课,规定每周不少于一小时,并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与补充性音乐教育两类:前者是在普通中学开设音乐必修课;后者是开办专门的音乐学校、音乐夜校.而我国的中学,特别是高中,音乐教育课大多处于缺失状态.这就使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营养不良”与“先天性缺损”.
其三,教学时间不同.俄罗斯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一般授课时间为两年,至少一年,有时多达四年;而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只开设一个学期,这就给师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俄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比较研究的第二个层面,是两国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两国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内容,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其一,解读、感悟、赏析音乐作品.通过音乐欣赏课教学,使学生对所欣赏的曲目的思想内容(包括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与艺术形式(包括体裁、结构、手法、风格、语言等)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解读、感悟、赏析.在欣赏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与审美享受.
其二,丰富音乐知识.通过音乐欣赏课教学,使学生的有关音乐知识得以丰富,了解了音乐的种类(声乐与器乐,声乐又分男声、女声、童声,男女声又分高音、中音、低音.并分独唱、齐唱、合唱、对唱、重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与民族、美声、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法;器乐则分为民族器乐和西洋器乐两大类,民族器乐又分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管弦乐与独奏、合奏、重奏,以及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十番锣鼓、东北鼓吹乐等乐种,更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以及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西洋器乐也分弓弦乐、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序曲、组曲、夜曲、进行曲、谐谑曲、交响音画、交响曲等以及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其中的重点,是学会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调式、调性、力度、速度等.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可以表现音乐的内容、风格、情感等.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可以表现乐曲的情感起伏.和声使乐曲具有结构感、立体感以及色彩感.其三,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通过音乐欣赏课教学,使学生把握音乐艺术的本体审美特征,其中主要特征有:第一,声音性与时间性.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时间艺术,也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表现性艺术、再创造艺术.这一审美特征,决定了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朦胧的、多义的.第二,抒情性.音乐是情感艺术,抒情性是其核心特征.换言之,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生命.黑格尔曾说:“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⑦李斯特也说:“音乐无时不在表达情感,音乐本身简直就是情感的化身.”⑧音乐具有很强的情感穿透力与震撼力,可以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巨大的刺激和影响,其善于在流动的过程中表现一个有始有终、有起有伏的情感发展变化过程.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列宁听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以后感动地说:“我愿每天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声音,人间没有的声音.”列夫托尔斯泰在听完柴可夫斯基的Ӎ
关于音乐欣赏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中俄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比较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