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教育史学科视角中的“述而不作”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历史学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教育史学科视角中的“述而不作”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学及教育学及教育思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法抗拒的倚恃.以后的若干年里,随着孔子政治地位的确立,也使得其话语体系披挂上了一层神圣不可冒犯的色彩,“述而不作”顺理成章地成为其独立思想的掩护.这些理解并不必然是准确的,但是凭借相关史实,可以确定在猜测和想当然之外,还有一种依靠史料和史学方法的相对可靠的研究结论可供人参考.科林伍德、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任何时代的人书写历史都一定带有作者生活时代的烙印,都是其当下时代的思想和观念的投射.上世纪70年代怀特的《元史学》则更进一步把历史学置于文学和艺术之间,文献成为文本,如实直书被看成文学创作的叙事从而不再具有不言而喻的真理性.“真”、“假”这样过去常常耗尽史学家心血的考证工作则只能适用于对单个的历史事实的陈述,而无法适用于整体文本.这一点在我们评价孔子及其言论时也不例外.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述而不作”只是当事人对自我德性的一种标榜,用于表达自己的一种文化理想,充其量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

以上这些结论都是我们作为后来人的“后见之明”.历史无法还原,很多时候我们凭借着对人性的把握来忖度历史人物的心理,但是一定没有唯一的正解.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在其时代绝不是站在普世价值的立场,用当代人所理解的那种人文关怀的高度来思考的.我们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一个人物,总结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提出了有创意的要求,但具体到某一个观点的产生,则需要充分具备历史感,以免太多的“后见之明”,过分抬高了历史人物的思想境界.很多谈到“述而不作”的人常常一厢情愿地把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文化先知,给后人引路和警戒,显示了其超越时代的胸怀和眼光.说到底,这样写作的人无非也是要寄托感情,彰显圣人的榜样,同时更重要的是张扬自己的道德立场.但是从学科立场看,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做法.历史教会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代感,能够进入历史,理解人物心理.带着这样的心情才可能靠近人物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不至于妄断.而在教育史中我们恰恰常常忽视这一点,各种研究中随处可见各种不恰当的“后见之明”,将当代人的观点强加给历史人物,借由他们替自己张口表达观点.如此也把孔子推上了一个又一个高不可攀的山峰,真正是妖魔化了一个同样有着人性弱点的人.

三、“述而不作”在教育史学科中的意义

在教育史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对象不外乎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人物活动.“述而不作”若要归类只能划分到教育思想里,但这样一来往往就走入了一个误区.因为教育思想与历史事件往往是分开的,单纯地评价一个人的教育思想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评价里面,也就是用先进或落后的二元观点来评价其人,从而造成一种偏见.可以考虑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多元的评价,结合更多的历史事实进行客观公允的分析.这需要教育史研究者更多地了解历史,更多地具备历史感,从史实的分析到客观的评价都能做到有根据、有说服力.

在教育史学的发展历程中,孔子的“述而不作”是影响深远的一件事.首先,开启了中国古代历史从此凡事都要先标榜道德伦理的时代.也就是说,孔子虽然述而且作了,但是他却打着一张招牌,上面写着:我恪守了忠孝仁义,无僭越之处.道德说法和实际行为的分裂一直到今天也都还深刻的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心理.通过对他们所处时代的分析,以及对中国传统的认识,我们可以做到对“圣人”、“圣贤”的去魅.这也是历史教给人们最重要的一点,很多口号和标榜并非就是真理本身,寻根溯源的剖析可以帮助我们为其除去神圣的外衣,尽量还原本真的模样.其次,孔子这样的标榜一方面符合了中国文化传统和国人心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随后漫长的“我注六经”时代.随着孔子身份地位不断的得到政治上的确认,对于他的言论和观点只能接受而不能反驳的“合法化”时代的来临,后来的知识分子秉持着对经典的“述而不作”精神,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诠释经典中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抱负.文化霸权随着文化偶像的树立而稳固,一旦形成则难以突破.但是一般民众对孔子更多怀有一种“尊而不亲”的感情.他们对孔子及其学说没有亲近感,但由于他们对于上位阶层,包括对作为阶层上升通路的科举制充满羡望,是故孔子其人其说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实质效力,引导着社会舆论.直到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第一次敢声称“六经皆史”,才算打破笼罩了两千年的经典不可“作”的传统观念.最后,我们还必须考察政治目的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知道,孔子的神圣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统治者和知识分子长期博弈的结果.后者的初衷是希望树立国家民族的文化标志,引导人们学习圣贤之道.当目的达到之时,其付出的代价却是再也无法自由发言的现实困境.而统治阶层为了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不仅要给民众设立规范,连自身也必须遵行一套话语秩序,与对民众的要求达成一致.于是我们看到,不仅普通人无法超越六经,连国家的最高领袖皇帝本人也是受制于此,只能“述而不作”遵循祖宗传统.这也许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几千年来不曾中断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限制了皇权.


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32930次 评论:3091人

这样的结果,很难用好坏优劣来评价,也许很多人会质疑,这些可以算作在教育史上的影响吗?其实,教育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导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教育问题,这样一个“述而不作”的小知识点可以让我们回顾很多历史事实,也可以扩充知识、扩展视野,培养我们的历史感,而这正是历史学最重要的一项学科品质,理当也成为教育史的学科积淀.

四、教育史学科的发展方向

教育史作为教育与历史的综合学科,需要用历史的研究眼光和方法来讨论教育领域的问题.同时,教育史与教育学无法分割起来讨论.教育学的许多理论问题都不能不追根溯源,接受历史检验,以体现理论的厚重感;反之,教育史问题也不能不顾及生活世界,直面现实考验,以反衬历史的敏锐性.教育史与历史学也有特殊的血缘关系,无视历史学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教育史研究则难免走向肤浅.教育史研究固然需要教育学和历史学的扎实理论基础,但同时还需要借鉴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与素养,我们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思维也必然受到相应的学术局限.有人认为教育学科本身没有独立的学科基础,使用的方法都是其它学科的,因此完全可以将问题交给其他社会科学.比如,讨论学校和班级可以用社会学的方法,归到社会学学科中;讨论古代教育可以用历史学的方法,归到史学领域中;讨论学生和

1 2 3

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教育史学科视角中的“述而不作”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语文课本议论文

幼师教学论文

职高计算机教学论文

科学学科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怎么写

历史教学小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怎么发表

小学语文 教学

英语教师毕业论文

中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

教育史学科视角中的“述而不作”(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