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博士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博士生类有关论文网,关于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士生及跨学科及外语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士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这一国家重点学科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及实践进行介绍,对“动态多元课程体系”及与国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共同授予学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所蕴含的创新意义进行阐释.

关 键 词: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始建于1950年3月,2002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2008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北外德语专业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及实践获“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文对北外德语专业的改革历程做简要总结,对在新形势下创设的“动态多元课程体系”及与德国一流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共同授予学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对所蕴含的创新意义进行阐释.

一、北外德语专业现阶段改革的基础与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部分外语院校开始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尝试.1992年,《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教学调研报告》问世,其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工作重点的转移,社会对德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文学和语言学研究的毕业生只占很小的比例.1998年,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交往中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大和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在外语教学中迫切要求我们在原有的文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增加有关外交、经贸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博士生自考专科毕业写论文怎么写
播放:38839次 评论:3835人

在此背景下,北外德语专业把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德语人才作为改革和创新的目标,在本科阶段第三、四学年设立了立足于传统日耳曼语言文学、德国外交和德国经济的“三柱式课程体系”,同时增设了新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在我国德语界最早设立了德国外交与经济、跨文化交际和教学法三个专业方向.在改革过程中,新建的课程体系经受了初步的考验,反映这一改革成果的教材和课程也获得了好评和奖励.2004年,北外德语专业用德语开设的德国经济倾向课程系列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柱式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课程体系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获得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北外德语专业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随着全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对

关于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博士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知识的追求越来越多维,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样,有必要在“三柱式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专业知识支柱.

第二,北外德语专业的师资水平近年来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呈现出细化、深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他们有能力开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也有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强烈愿望,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为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

第三,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具有核心地位,但缺乏有效地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压力和机制.必修课一般由资深教师长期担任,相对固定,流动空间较少.

第四,北外德语专业与德国大学有广泛的联系,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关系基本是单向的,即主要是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向德语国家的教师学习.关系的单向性对于加强我国学术话语权不利,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旋律不符,我们需要探讨德语专业国际合作的新路子.

第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本科阶段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支撑.

面对新的形势,北外德语专业在2008—2012年期间群策群力,在“三柱式课程体系”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本科阶段“动态多元课程体系”的建立和中德联合培养并共同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上,与此同时,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士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的新举措——“动态多元课程体系”的建立

从2008年开始,北外德语专业进一步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了“动态多元课程体系”(见图1).

1.“动态多元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动态”是指在课程的地位上打破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界限;“多元”是在“三柱式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专业倾向课程.按照新的课程体系,本科阶段三、四年级所有德语专业课程分为导论课和加强课两大类.导论课为系统、长期开设的主干课程,与德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相对应,包括文学导论、语言学导论、外交导论、经济导论、翻译导论、跨文化交流导论六个方向的课程,学生从中选四种;一旦选定,按必修课对待.加强课为辅助性或技能性课程,或只是在某学期、某学年开设的非长期性课程,门数较多,学生从中选三门;一旦选定,按选修课对待.导论课和加强课的组成成分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教学效果,有进有出,进行适当调整.

2.“动态多元课程体系”的优点和创新之处

(1)教学理念推陈出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培养目标,从单科到三柱再到六柱,拓宽了日耳曼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闯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语教学的一条新路子,为获得德语教学的国际话语权打下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

(2)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新开设了12门课程,内容新颖、前沿,使德语专业课程布局更为全面、合理.采用专题报告、讨论、辩论、访谈、模拟国际会议等教学方法和各类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了德语与专业知识的复合,促成了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复合与互动.

(3)课程体系完备贯通.打通、理顺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课程的科学链接,在本科高年级阶段为学生奠定了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德国外交、德国经济和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初步知识基础,与硕、博阶段的研究方向直接呼应,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供了初步的知识贮备.如今,北外德语本科专业平均每年有1/3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硕、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现衔接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铺平了道路,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渐进性.(4)管理模式开放灵活.建立了学科和课程间的科学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课程和教师都要接受学生的选择.教师无论职称高低都可以提出开新课申请,这就为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建立“动态多元课程体系”新开出了12门课程,其中8门导论课由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担任,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同时,这一管理模式也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设计课程结构的意识.在选课时要求学生必须独立思考、自我设计.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决定如何通过导论课和加强课的组合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并要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同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联.

3.“动态多元课程体系”的成果转化情况

北外德语专业的改革日益引起外界的关注,其影响也从校内走向全国德语界,并正在走向国际.这一改革成果集中体现在2010年出版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研究论文集》中,它被德语专业同行誉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特色专业建设上思考和实践的结晶”.

在2012年8月北外承办的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上,北外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2

博士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教师师德论文

教学改革的论文

教研论文

关于物理教学的论文

体育教师师德演讲稿

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体育老师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怎么发表

师爱论文

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