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汉语言文学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有关论文下载,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汉语言文学及师范生及师范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汉语言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色彩比较浓厚的专业,随着20世纪末期以来传统师范类院校重组浪潮的出现,师范教育受到冲击,师范生质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滑坡现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所出现的不适应方面日益明显.旨在通过对以陕南高校为中心的师范生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中问题并总结研究,从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多方面为其找寻改进方案.

关 键 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技能;优化策略;实践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28-03

随着社会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逐渐多元化.同时,师范就业的回报慢和少也成为师范生就业的瓶颈.加之市场经济冲击以及师范生“供大于求”的趋势明显,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地方高校更为明显,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0765.html

通过对陕南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以及商洛学院的毕业生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师范生的师范技能的现状是:在校毕业生师范技能训练不到位,师范生本身对师范技能训练的目的不明确.而高校在毕业生定点实习之前进行的形式多样的师范技能训练、微格教学、师范生技能大赛等都是充分帮助学生提高师范生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因读书较多文化素养较高,拥有较强的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时代,普通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专业优势.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时,很多地方高校却依然抱着传统观念,未能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强烈反差,造成该专业学生逐渐对未来的就业失去信心,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了公认的“冷门”专业.

1.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却掩盖甚至淹没了师范生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尽管近几年来许多地方高校进行过一些探索,但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师范生教育的重要性.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用人单位从眼前利益出发过分强调某些技能的重要,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致使社会价值取向发生扭曲.

2.地方师范院校对当地中小学教师的需求情况了解不明

因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对象直接指向中小学校,应该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但高校自身有着相对独立而封闭的体系,一线的学科教师与地方中小学一线教师交流探讨的机会寥寥无几.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师范类课程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新专业申报、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扩充与完善、教学考评与迎评、专业课程教学适应等方面,但对当地缺乏什么样的师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却没有深入了解.

3.课程设置上专业性过强,师范性淡化

当下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形成了严密的体系,甚至是专业色彩过于浓厚.虽然这对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有一定好处,却限制了学生知识的全面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而同样重要的“师范性”课程的不足较多,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不受重视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脱节.[1]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教育理论课程科目较少且课时少,造成时间紧迫内容过多的局面.其次,教育类课程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少、时间短等因素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够真正体现其“师范性”.

4.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向来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能力培养,始终未改变“满堂灌”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乏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2]由于缺乏本土意识、实证精神,教学思想体现出挪移西学与模拟因袭的含混态势,加之中国学术的经验主义影响,导致严重的话语抵牾.即使有了实践教学的方案,也大都难以有效实施.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要求一二年级学生每学期上交15-20篇自由作文;二三年级要撰写学年论文;四年级撰写1篇学位论文.可是实际情况是老师压力大,学生的兴趣也不高,甚至应付了事.由此看出我们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效果有待改善,要在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上动脑筋,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

5.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人格的养成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求知精神与学习能力、求实精神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我们要在现代素质教育新的时代背景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2]

许多地方高校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计划、考试方式及评价体系等较为陈旧落后,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特个性和独立思想的养成.

6.教学计划中内容繁多重复,缺乏时代特色

课程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3]然而,当前众多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繁多重复,甚至缺乏时代特色.学生每天要上的课要学的知识很多很杂,古今中外跨度很大,却都是一些“老腔老调”,远远落后于本专业的发展;文学、史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等涉及方方面面,有时却又相互重叠,不能突出重点.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技能的提升路径

1.立足专业知识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

“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4]温儒敏老师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培养“宽口径”的实用型人才,但绝对不能弃专业知识于不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扎实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能够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及其实践内涵,可以增强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就业能力,让教育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性;专业选修课程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良好的把握和学习后能够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2.注重实践性教学,改革实习实践模式

“高校最应该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不够.”[5]正如《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所说,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应该是既明白了道理,又学会了运用.

我们要注重课程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6]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都要下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兼顾学生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应用写作”课程中安排了有关“调查报告写作”内容的八个实践课时,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调查报告写作常识,更要从选题、设计调查提纲、设置调查问题、开展调查工作、分析整理调查资料到创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让学生在写作全过程进行独立训练.

3.搭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平台

社会、企业、学校三方面是师范生教育的主要力量,我们要搭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在社会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同时完善配套扶持政策,为师范生的教育提供有效资金支持和社会扶持.学校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设计实训内容,让学生在自行设计、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师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师范技能和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衔接提供便利条件.加强校地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还

1 2 3

汉语言文学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

教师教学论文

英语教研教改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小学生体育教学论文

教科研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鉴定

幼儿教师师德规划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网

护理本科教材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