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素质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强调了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少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认识模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常常无法清晰界定素质、能力和人文素质,给工作带来了不便.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

[关 键 词]人文素质教育能力职业素质

一、素质与能力

根据课题组成员的调查,发现高等职业院校的不少教育工作者对人文素质这一概念的认识普遍存在模糊的倾向,大家普遍无法清晰界定职业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关系,对人文素质及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了解.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尴尬处境.

《辞海》①中的“素质”有四项释义,第4项:“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亦指素养.”由此可见,“素质”是一个强调人文主体性的抽象概念,素质是以人的先天遗传为基础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后天环境影响条件下通过实践所内化的稳定性素养品质,素质和素养意义相近,可以通称.

“能力”与“技能”二者之间的关系大家都能作出清晰的界定.“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辞海》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②与能力相比较,“技能”的概念则带有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指的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③,“技能”与能力层次中的“特殊能力”更具亲缘性,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专业能力”指的就是教育对象从事某一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素质”与“能力”经常通用,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人们常常强调“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并常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泛指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严格来讲,这类说法都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

在《人文科学导论》中,尤西林教授区分了“素质”与“能力”④.简言之,(1)“素质”与“能力”都为主体自身所拥有,(2)“能力”却包含着对运用能力的客观条件(无论是工具设备的“硬件”还是程序或概念体系类“软件”)的倚赖,(3)作为实践活动者的主体,素质确实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能力,素质独特的含义指向内化于主体自身而不能剥离的能力,如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敏锐辨别力、气质、品德意志力等等.“素质概念下的诸种能力因素有机地统一于特定的个体生命体中,而不能游离存在.素质因素构成主体之为主体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材质等素质这种纯然本已我属的人文主体性质,使之成为判定一个人本身人性品级的核心依据等因此,素质在严格的意义上是人文性的,并不存在与人文素质并列的科技素质或其他素质.后者乃是人文素质在不同实践情境条件下的变化运用形态.”⑤

素质的人文性意义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是一个认知上的偏差问题.导致这一偏差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素质一词的狭隘理解,当然,这种狭隘来自于“实用主义”、“工具理性”对高职教育理念的冲击.当高等职业教育把“技能型”、“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时,强调“专业性”、“技能性”是必然的.在此情况下,素质中的“人文性”就被边缘化了,但须知,“人文性”强调的恰恰是生产劳动主体作为人的基础素质,“人文性”直指“人性、教养”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生人文主体素质的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包含一个内在的结构.那么这类“素质”呈现出怎样的结构性呢?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不同院校对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做出了不同的分类,如“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人际交往素质”、“思想素质”等等,或者是“一般素质”、“特殊素质”、“综合素质”、“身心素质”等.这类分类都试图从职业特点、专业需求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种合理的“素质”结构,并使该结构呈现出层次性、完整性、和谐性的特点.但因为对素质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的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偏离了学生“人文主体”这一中心立场,所以在分类上呈现出一种“组合”、“拆解”的混乱现象,无法将无形的主体性素质和主体的生产性(如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应用性”、“技能性”的强调)、能动性(如国家文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态度)完整地结合在一起.

在《素质教育的人文本质》一节中,尤教授依据主体性素养能力和主体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衣服与外在技术目标的程度,详细分析了素质构成的不同层次:

(1)拥有操作特定技术程序(包括一切技术性或工具性知识)的能力;(2)拥有基础性技能与原理性知识;(3)作为主体自身的素质:主体素质是人文文化性的,是无形的.主体性素质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以下层次:a.维持与保证现实活动最基本的能力,这类素质基本属于认知与实用工具型.离开了上述基本素质,主体基本的生存活动将无法支撑.b.支持与调控实用型素质的素质:以自制力、毅力、直觉、想象力等为代表.这类素质一般不属于直接的技术能力,但却直接支持或调控着技术能力.这一层面的素质作为技术操作后盾仍然在根本上属于生存性功能.C.反省与超越生存现状的品质能力:“前述素质第一层面作为直接的生存操作性能力,第二层面作为支撑直接生存操作的更高综合与动力,它们在总体上都属于生存性主体,其功能属性是技术涵义(meaning)性的.但人文主体性更高的层面表现为对生存现状的反省与超越,与这一层面相应的是反思、信仰、终极关怀与激情等素质,其功能属性是意义(significance)性的.”⑥

上述分析清晰地界定了“素质”、“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内涵,大家一般说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或“职业素质”,其实对应于素质构成层次中的前两个层次,重点指向生存操作性能力;而主体素质中更高的“意义性”内容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某个历史时期的理解首先有赖于该时期的人对他们自身是如何理解的.在科技时代,人类主要把自身理解为生活在容器和设

1 2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写字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方案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

美术教学法

师德演讲论文

小学体育教师师德论文

小学优秀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师待遇

语文学科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