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心理健康论文答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健康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儿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健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与祖国未来的建设.论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引言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于是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逾八成隔代或临时监护,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孤僻、厌恶、焦虑、忧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将可能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一、调查设计与样本特征描述

(一)调查设计

据南京市有关部门做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南京市的留守儿童大约有10万多,主要集中在高淳县、六合区、溧水县、江宁区和浦口区这5个区县,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0%,部分农村地区达70%.相对于其他地区,南京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孩子的物质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问题.本次调查在南京市六合区选取了横梁镇、龙袍镇两个样本乡镇,随机抽取了8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8~16岁之间,班级覆盖二~八年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80份,实际回收80份,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样本特征描述

本次调查抽取了80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样本,其样本特征如下(如表1):①性别特征:调查的男性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其中女生36名(占总人数45%),男生44名(占总人数55%).②年级分布:班级覆盖二~八年级,小学生主要集中于四年级留守儿童的调查,初中生的调查对象分布则相对均衡.具体分布为二年级5名(占6.25%),三年级11名(占13.75%),四年级18名(占22.5%),五年级11名(占13.75%),六年级10名(占12.5%),七年级13名(占16.25%),八年级12名(占15%).③年龄特征:被调查者的年龄从8岁到16岁,主要集中于9岁、10岁、12岁、14岁留守儿童的调查.样本总体被分为三个年龄层次,分别为8~10岁32人(占40%),11~14岁36人(45%),15~16岁12人(占15%).

表1留守儿童的性别与年级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作者调查,2012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对于儿童而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其智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自身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研究从自我评价、是否开心、是否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见到陌生人的表现等方面调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心情愉悦度较低,自卑心理较重

保持心情的基本愉悦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促进自信心的增加,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并不是很开心的.虽然孩童时期应该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但是调查中只有11.75%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一直比较开心,45%认为自己多数时间比较开心,却有27%认为自己多数时间不开心,更有16.25%认为自己一直不开心.而从自我评价方面考虑,农村留守儿童普遍自我评价较低,多数比较没有主见,甚至没有自我肯定的信心.在调查中,仅有11.2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做得很棒、很好,而有70%认为自己做得一般,甚至有15%认为自己做得比很多人差,还有3.75%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成功.


怎么写心理健康本科论文的参考文献
播放:20219次 评论:4473人

(二)集体活动参与较低,人际交流能力较弱

集体活动是增强团体凝聚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将有利于其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提高.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它将可以促进自我认识,促进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调查数据来看,非常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留守儿童占11.25%,比较喜欢的占25%,一般的占42.5%,不喜欢的占21.25%.由此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不高,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且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长期的督促,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显现的更为随意.据调查数据显示,见到陌生人时,仅有5%的留守儿童是感到新奇,而选择感到一般的占73.75%,选择讨厌的则有21.25%.

(三)心理需求满足度较低,心理不健康倾向较多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留守的现状,留守儿童也是有着自身的需求的,他们渴望与家人的交流与沟通,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关注.在调查中,有17.50%的儿童认为自己时常被别人欺负,36.25%认为有时被欺负,20%认为很少被欺负,26.25%认为没有被欺负.而在被欺负的儿童中,有40%认为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到他人的欺负,35.5%认为是因为自己胆小怕事,18%认为是因为别人挑衅,15%认为是其他原因.这显示出,留守儿童希望得到父母的保护与关爱,但由于其心理需求无法实现,留守儿童将会对父母更加失望,甚至走向更大的误区,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相对缺乏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处于8~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帮助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增强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更多的孩子缺乏与父母适当的沟通与交流,使其性格更加孤僻.在调查的80名留守儿童中(如图1),仅有21名儿童固定每周与父母联系一次,更多的是一个月内联系一次或者不固定的联系,而问及其希望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时,有83.75%的儿童希望每天或者每周与父母联系一次,也有5%的儿童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意味着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表明儿童们希望与父母沟通,希望父母能帮助自己解除困难.但已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这样的长期分离,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已逐渐趋于淡漠,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真切的情感经历,留守儿童形成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性格特征.图1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实际周期和期望周期比较

数据来源:作者调查,2012

另外,在其仅有的交流中,父母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生活等物质需求,心理关注程度较低.调查显示(如图2),有63.75%的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17.5%的家长更多的是交流吃穿住等日常生活,16.25%的家长谈及到身体健康方面,仅有2.5%的家长会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这说明了家长关心更多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习等其他情况,而非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使其性格不能健康发展,从而难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道德品质,而在正常的情感道德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

图2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时主要交流内容分布

数据来源:作者调查,2012

(二)留守儿童实际监护人对孩子心理关注度不够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集体,因此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和

1 2 3

关于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

美术课教学论文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土建中级职称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小故事

高中英语教学技巧

初中德育教学论文

电教论文题目

教师师德师风反思

幼师音乐教学论文

教你写技师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