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架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初中化学方面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架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初中化学及生活质量及九年级化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初中化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
初中化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我尝试用新理念处理一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授课.九年级化学课本(2012)版包括五个部分内容,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认识到二氧化碳这种身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找到更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物质,我决定在授课前让学生进行一项小型的探究性活动:收集、寻找身边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信息,从而通过这些信息引出二氧化碳,激发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兴趣.
在课堂展示环节中,我先拿出一瓶可乐,让同学们在打开可乐的同时,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猜想可乐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从而引出生活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再利用学生高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在这个展示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希望把自己收集的信息展示给其他同学,希望获得共鸣,课堂十分活跃.这样更加肯定了我在课前安排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学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学生的观察视角去看事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实验激趣,引导探究
此时提出问题进行知识的延续:“你了解二氧化碳吗?它具备哪些性质?”学生在激发了学习兴趣之后更迫切地想要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我再通过演示课本中安排的两个探究性实验:向燃有两只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水,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分析原因,逐步了解到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在装有二氧化碳塑料瓶中加水的实验中,学生们只能根据瓶内压强改变使得塑料瓶变瘪分析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而不知道在塑料瓶中还发生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变化.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去发现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我将紫色石蕊小花投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根据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小花为什么变红?”学生在现象的引导下分析原因,提出三种使小花变红的假设:“是水使其变红?是二氧化碳使其变红?是瓶子存在的某些未知物质使其变红?”这时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课本中的第三个探究实验,分步探究假设中的各种物质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总结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正是这种酸的存在才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原因.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中轻松完成了本节课最难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最后引入师生共同表演的一个小魔术“水变牛奶”:向学生手中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这个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更深刻地记住了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性质.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34589.html
三、注重反思,建立评价体制
反思和评价是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我布置给学生第三个探究活动:“学以致用”.先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再将了解到的二氧化碳性质重新联系到课前收集的用途中.先列出部分二氧化碳的用途,让学生思考这些用途分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最后将课前带来的可乐再次拿出来,反问学生:“可乐中产生的气体真的是二氧化碳吗?如何来证明?为什么轻摇可乐能立刻产生大量气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出验证的方法.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获得“可乐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个结论后,课堂的气氛再次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既引导学生将化学课堂中收获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方法.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初中化学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9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四、课后延伸,与生活融合
为了能够将探究二氧化碳有关知识延展到课后的学生生活中,我将“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布置成小论文,让学生课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利与弊”,进一步体现化学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各种现象,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以生活现象为导线去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再通过学到的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再生产,提供给他们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这是新课标要求能够在化学授课中达到的目标,而通过实践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是一种有效而重要的学习方式.看来多年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这将成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一直贯穿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
初中化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架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