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有关论文范本,与芬兰生院制度探析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博士生有关论文提纲,关于芬兰生院制度探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士生及高等教育及研究生院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士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受知识经济的影响,芬兰尤为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芬兰研究生院的特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管理手段便捷、灵活;依托科研课题,科教紧密结合,教育项目丰富而优异;资助来源广泛;鼓励国际交流.芬兰研究生院这种灵活和高效的管理手段和运行方式,为科研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交流平台,满足了创新型社会对于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使高校的社会职能发挥得更加高效且实用.中国研究生教育应该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根据国情不同,坚持自身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应该获得国内相关机构更多的支持;应该打破高校传统体制的束缚,坚持科研与教育有效结合.
关 键 词:芬兰;研究生院;制度
芬兰是一个拥有500多万人口的北欧国家,国土面积仅30多万平方公里,但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已经连续多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欧洲高等教育“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芬兰对研究生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芬兰研究生院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并不断发展的.
一、芬兰研究生院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国纷纷开始重视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欧洲传统高等教育中没有明确的研究生教育层次(即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仅有“高级研究项目”(AdvancedResearchPrograms).“高级研究项目”是获得博士学位的必经阶段,但并没有上课修学分的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导师指导或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根据芬兰大学生组织研究基金会的调查统计,1985、1988、1991年共有近4万名大学生进入芬兰全国20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统计结果显示,5年内完成研究项目获得文凭的学生只有20%,这严重影响了芬兰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1]
从1995年开始,芬兰文化教育部在20多所大学内建立了研究生院制度,主要培养博士研究生.具体目标包括:增强博士生培养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将博士生学习年限缩短至4年;将新生入学平均年龄由37~39岁降低至30岁;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国际合作.[2]
研究生院制度建立以来,芬兰博士生教育发展极为迅速,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北欧普遍存在博士生教育才是真正的研究生教育的传统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规模较为平稳;新兴产业对博士的需求急速增长[3].据相关统计,2010年芬兰研究生院数量约为104所,2012年又新增77所,均被列入为期4年的国家资助计划.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5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芬兰科学院曾于2000年对97个研究生院4000多名博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首批4年制的博士生中已有889人获得博士学位,男性完成学业的平均时间为4.6年,女性为4.7年,男性获得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龄为31.7岁,女性为33.5岁.36%的博士生获得资助到国内或国外大学的实验室或研究所从事研究,80%的博士生参加过国际会议.[4]
2011年12月,芬兰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组关于博士生培养发展的建议:追求博士生培养的质量、透明性和可预测性》显示,芬兰在过去10年里平均每年招收博士生1600人,2011年在学人数规模达到2.05万人,是1991年博士生数量的3倍.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就业机会在同龄人中最大,失业率仅为2.4%.[5]
二、芬兰研究生院的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研究生院出现在19世纪末的美国,是从事研究生管理和培养的专职机构,后来这种模式为许多国家效仿.芬兰研究生院制度不同于传统的研究生院,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只是具体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不承担过多的管理职能,更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芬兰研究性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研究生院与芬兰各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生院依托于高校而建,主要师资亦来自大学.但是,两者可以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研究生院可由两所大学共建,也可由大学与科研机构共建或者校企合建,甚至可基于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网络(InternationalNetwork-basedDoctoralPrograms)而建.芬兰高校的院系本身也提供研究生项目,但它们与研究生院的项目不相冲突.研究生院是以科研项目为基础,一般只提供博士生教育,并且规模不等,大小不一,有时一个课题组也可以成为一所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的人员构成简单,包括教师、行政协调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院的教师既可以来自同一所高校,也可以来自不同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甚至还可以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外的单位.
根据芬兰的法律,只有高校才有学位授予权,因此研究生院的学生必须在某个特定的高校注册以取得学籍.研究生院在人员聘用管理、经费申请与使用方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许多研究生院有自己的管理委员会,可以独立编制预算,制订研究生培养条例,自主招生,独立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二)管理手段灵活
芬兰研究生院普遍规模不大,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课题组组长既是博士生导师,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研究生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最多一人.在有些研究生院,导师兼管行政工作,因此不再设立单独行政管理岗位.行政人员负责日常管理、招生咨询、教学安排、学生工作、科研活动、协调联络、组织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管理机构简于形而精于心,办事效率高,突出了科研教育的中心地位.
(三)科教紧密结合
科研和教与学的结合是近代高等教育的一大基本特征[6].芬兰研究生院的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芬兰所有优势科研项目,芬兰高等教育系统正是在科研与教学协调和统一的基础上运行的.在芬兰,大学承担着大部分基础研究任务,且近1/4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由大学承担.除教授负责本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校外基金资助的研究人员、助理教授和学生也从事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生教育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联系十分密切.[7](四)资助来源广泛
芬兰研究生院可向不同部门或机构提出资助申请.芬兰科学院每两年受理一次设立研究生院的申请,申请一旦获得批准,所依托的大学需负责提供教学设施、安排教职员工和导师人选.从2013年开始,研究生院设立和资助申请的审批职能将由芬兰文化教育部行使.研究生院获批后的有效期为4年,与芬兰博士生培养期限相同.芬兰将博士生确立为“早期研究人员”(earlystageresearcher),通过各种有力支持,着力培养博士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创新能力[8].因此,博士研究生不但不交纳学费,还可以获得一笔薪酬.博士生4年工资收入与行政管理人员一样,都由芬兰文化教育部提供.芬兰科学院负责资助研究生院的博士生课程及科研活动经费,包括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费用等.研究生院还可获得来自其他科研机构、企业、高校(包括所依托的高校)、高校院系和国外机构的资助.
(五)鼓励国际交流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很高,研究生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芬兰的研究生院鼓励招收国际学生,教学语言是英语,目前外国研究生比例为14.8%.研究生院支持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积极与国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等各种学术交流项目.在芬兰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和科研人员可向芬兰文化教育部国际交流中心申请奖学金.
三、研究生培养:以赫尔辛基大学为例
与大多数国家相同,芬兰博士研究生培养包括科研工作、课程训练和论文答辩.由于所依托的
博士生有关论文范本,与芬兰生院制度探析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