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相关论文例文,与中外合作专业德语基础课教学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教学法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外合作专业德语基础课教学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学法及外语教学及多媒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学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德合作专业的德语基础课教学,是随着中外交流增多出现的新事物.既有别于工科专业的二外课,又不同于德语专业的基础课,既要求学生有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德语知识.本文主要论述其特殊性及教学中的困难,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关 键 词:中外合作班德语基础课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高校和国外先进办学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中外合作专业,办学模式以3+1为主,即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采用中德两国高校和机构联合培养,在国内的三年学习中,把德语作为第一外语,汽车服务作为专业,培养既懂德语又懂技术&
教学法相关论文例文
一、中德合作班德语基础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学对象
第一,作为地方高校,本地生源占绝大多数.据笔者观察,部分学生在没课的时候经常回家,很少留在学校图书馆或自习教室,对需要课外自主进行的德语训练表现不够积极,真正放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多.一位男学生坦言,他每天打游戏到12点左右才睡觉,而同寝室的同学几乎都是天天如此,而一位女学生竟因为想周一返校,来不及上周一早上的课,而想掉换班级.
第二,中外合作专业的同学有相当部分不是第一志愿选择这个专业,而是通过调剂过来的.由于本专业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所以在情绪上难免有点不情愿,学习动力不足.德语基础课作为外语的入门课,是从零起点开始的,一旦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就会对今后的德语学习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较少.德语基础课由于从零起点开始,要达到三年后出国留学所需的学时数量和语言技能,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公共英语课,课时比较多.以大一为例,每周8节,一学期总课时达到150课时,这样在前四个学期,也就是基础阶段学生可以上到600个学时的德语课,但要达到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中等水平是不够的.以在欧洲许多国家承认的德语语言大纲中的中级B2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的标准为例,学习者能够听懂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多数谈话及有关本专业的比较长的发言或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够清楚、详细地谈论很多一般性的观点或当前话题,阐述的观点语汇丰富(王京平,2005).一般中国学生要强化德语800-1200学时后才能达到中等德语水平,这在我国高校普遍压缩学时和学分的大环境下是不太现实的.此外,中外合作专业的同学有应试压力,即要求在第四学期相当部分同学通过《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而这项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包括听力、阅读、写作、选择等,对于零基础、处于基础阶段的只学了四个学期德语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要准备《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教师必然会随着这根指挥棒,强化词汇和语法,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47249.html
第二,教材问题.如今市面上关于学习德语的教材繁多,大多把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自学或以留学德国参加“德福”考试为目的的教材.而且很多缺少系统性和全面性,很难兼顾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笔者所在的专业主要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大学德语》,后改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德语》.这两套都是针对德语专业本科生的基础阶段教材,也是教育部推荐的重点教材,内容详尽,练习繁多,加上配套的《练习手册》和《听说训练》,需要学生对德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节课后都需要掌握词汇,模仿句型,整理语法,学习任务的繁重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第三,师资问题.如今,承担基础阶段教学任务的主要是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青年外语教师.其中很多是一毕业就走上讲台,以前并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心理学或外语教学法,基本是自己摸索教学方法、边教边学,缺乏一些老教师指导性的带教和帮助.
第四,教学辅助手段.外语教学是一门实战性和互动性很强的一项活动,需要教师使用除单纯话语外的其他的教学手段,如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刺激,激发他们对德语学习的兴趣.少数学生在大一对德语学习兴趣浓厚,但到了大二就觉得枯燥.原因在于大一的语言材料中对话多,易于活学活用,而且听力内容简单,让学生有不断学习新东西的成就感.而大二的内容以长篇课文为主,词汇量大,不容易马上口头运用,加上语法内容日益复杂,把重点放在此类词汇语法学习上,学习兴趣下降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英语学习对德语学习的影响
首先,英语和德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两者在词汇、语法都有相似之处,如good-gut,god-Gott等,有扎实英语基础的学生能够较快掌握德语语言知识有一定好处的,但很多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英语的语言现象已经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过多强调其相似性,而忽略两者的不同性,学生容易拿英语现象套在德语上,反而很难掌握德语新知识,以致练习德语口语时,没几句话就蹦出英语,写文章记不住德语词就用英语代替.
其次,由于学校把四级考试和毕业时的学位挂钩,一些德语基础本来就不扎实的学生眼看通过德语四级无望,干脆放弃德语,转而集中精力准备英语考试,希望借此顺利毕业,这样当然影响他们的德语学习效果.
以上笔者从三个大方面指出中外合作专业德语基础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下面谈谈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二、如何应对德语基础课教学的挑战
1.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
虽然高校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都经过了高考的严格选拔,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于一门即学即用的语言类课程也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而且如果一开始并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那么今后深层次学习和交流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对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也会举步维艰.(胡凯,2004).要突击提高外语水平效果不明显,但如果一段时间不听、不读外语,很快就会变得生疏.德语也是这样,由于德汉两种语言差异太大,几乎没有任何相似性,如果平时不有意营造外语听说读写环境,就会很快遗忘.要克服这种差异性,培养德语语感,德语专业学生就必须勤练,坚持不懈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循环复习已学知识,具体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要求并督促学生进行早读,背单词,背课文.早读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语言环境,通过早读复习已学语言材料,纠正发音并培养语感.背单词和背课文比较机械无趣,但外语和其他专业不同,仅仅记住语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当熟悉,直至背诵下来,才能做到脱口而出,流利表达.如果不背诵课文,而完全套用已理解的德语语法框架组织句子,则不但不流利,听起来也不地道.所以背诵是强化记忆、学好德语的必要的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自尊心强,接触德语这门新语言时,常常不敢开口,害怕讲错,对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口头练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要鼓励他们多说,而不是马上纠正他们的表达错误.此外,让他们在课外结成两人组的“对话伙伴”,练习用过学过的内容,谈论身边的事物,最后用书面的形式把对话内容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就不会出现已经学过了两年德语,见了德国人只会自我介绍的尴尬了.
第三,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课堂外.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内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应当在课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助学课件.在开始一个主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网站,引导学生上网查询
教学法相关论文例文,与中外合作专业德语基础课教学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