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资料,与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宏观经济学论文下载,关于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宏观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及财经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宏观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因理论系统化、抽象化以及数理化,已成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为解决该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基于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应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和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情况,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模式及其方法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具体包括:基于财经专业特点,优选教材、参考书;基于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开展教学;把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脉络和思维趋势开展教学;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关 键 词:《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经济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15-02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普遍将《宏观经济学》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使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宏观经济学》一般在低年级开设,学生缺乏对《宏观经济学》的了解,而该课程的理论性、发展性、表述方法的多样性、实践的多变性、与经济现实的联系性等都表明了学习的难度,使得以传统“满堂灌”、“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鉴此,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要做好一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必须搞清楚其主要特点.从整体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特点很鲜明的课程.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发展脉络来看,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宏观经济学》理论具有系统性、发展性的特点.概括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政府如何采取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并涉及到了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等问题,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之中.这都会给初学者带来疑问与困惑.
2.抽象化的理论与数理化的模型并存.首先,《宏观经济学》较多地运用了抽象分析方法,它通过适当的假设,从社会经济现象中提炼和选择主要因素,并抽象为概念,创造了一个纯粹、简化的逻辑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因此,给社会经验和实践有限的学生带来了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的困难.其次,《宏观经济学》大量运用了数理模型和数学推导.通过引入数学工具,利用数学符号表示概念,并使用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理模型去演绎社会经济现象和活动,从而构建了数理化、模型化的宏观经济理论系统.这些把数学工具运用到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对于初学者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的确令人费解,尤其对于数学基础欠佳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3.《宏观经济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且实践性强.从发展历程来看,《宏观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是对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由此形成了学派林立的局面,产生了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其涉及面较广,仅近现代就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更为重要的是,诸多学派间的理论既有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也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由此使得内容更为丰富复杂.从实践意义上说,《宏观经济学》理论以社会经济总体和总量作为研究对象,把就业、利息、通货膨胀、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纳入研究体系,进而分析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内容,不仅是对社会经济实践的提炼与总结,更是能用于指导经济实践活动,使得其理论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既是与其他社会学科迥异之处,更是学习中的难点.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体会
为解决以上难点,开展教学改革极为必要.具体就财经类院校而言,应根据主要专业的要求、学生情况,基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逻辑框架及其特点,从教学方法、模式以及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1.基于财经专业特点,优选教材、参考书.考虑到《宏观经济学》的教材版本在内容框架和结构体系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及财经类院校的专业要求和生源情况,基于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基础教材的选择应以“我”为主,即有条件的学校最好采用本校教师团队自己编写的教材,使之更切合实际要求.在参考书的选择上,应选择合适的国内外参考书若干本.就财经类院校的特点而言,人大版高鸿业编写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编写的《宏观经济学》以及多恩布什等编写的《宏观经济学》是比较适用的.这些参考书的显著特色是将《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和长期、超长期分版块论述,直观地展示出了《宏观经济学》的模型结构,更有利于学生认识不同模型的特点、区别及其适用范围.
2.基于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开展教学.在学习《宏观经济学》之前,学生们已经系统学习了《微观经济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考虑到学生已具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教师应从比较的角度去介绍《宏观经济学》,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更为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一方面,基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无缝连接,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将《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均衡分析与《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AS-AD模型的均衡分析联系起来;将《微观经济学》中的预算约束内容与《宏观经济学》的消费理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基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认识新课程的内容,并形成与之相适合的方法论体系.在教学中,一是要从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角度讲授《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框架的特点;二是要结合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来考察《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宏观经济学》涉及和解释的核心问题与《微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的,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理解宏观经济理论.3.把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脉络和思维趋势开展教学.在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不仅关系到经济学理论的掌握,还关系到财经类学生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思维能力
关于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资料,与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