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非历史专业杂志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历史教师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非历史专业杂志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教师及历史教学及课堂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教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很多文章在谈到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和丰富课堂教学时常会提到专业历史教学杂志的作用.本人从教以来,除了几种专业历史教学杂志对我影响很大之外,影响很大的还有几本非历史专业教学杂志,特别是《随笔》杂志.下面就来和广大同仁分享一下《随笔》对我的帮助作用.
1补充史料,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注重新材料及由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而新史观也要靠新史料来体现.作为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即使有当今至为便捷的网络手段以及极为易得的几乎无限量的电子书籍,但是囿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以及收集、整理、检索及辨析能力的不足,都使得以上看似无限的资料来源在作用上大打折扣.
《随笔》中的作者因其自身素质及史学素养,引用的史料是很有价值的.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59973.html
如有关苏联解体方面,《赫鲁晓夫一语道破天机》(2010.1即《随笔》2010年第1期,下同)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赫鲁晓夫的话:“不可无休止地利用人民的信任.我们共产党员,每个人都应当像蜜蜂一样地去培植人民的信任.我们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只有我们极能忍耐的俄国人民能够忍受,可是靠这种忍耐成不了大事.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还提到“1933年到1934年,还有战争期间和战争以后,都闹开了饥荒.那往往是全家饿死,甚至全村死绝.”
《欲与伟人试比高》(2009.4)提到毛泽东逝世后身高被演绎得越来越高的现象.《奴才的创造性》(2010.1)讲到清朝很多大臣做官的心诀为“多磕头,少说话”,其中多磕头竟然还成了一些大臣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愤青太监寇连材》(2009.6)叙述了慈禧的一个心腹太监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给慈禧上了一道谈论时政的折子,结果被杀的史实.这几篇轻松诙谐中又不乏思辨,其资料既可以作为史料辅助课堂教学,也可以用来活跃课堂气氛.
2修正教材观点.
中学历史教材不论是当年人教版一统天下还是现在数家共鸣,都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大到史观评价上的失误甚至错误,小到史实上的失真或错讹.我们中学教师平时细心阅读、仔细比对当然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但是,问题是多方面的甚至有的还有很大的未知性,另一方面作为中学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和史识能力及工作的压力也使得我们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随笔》中有好些文章通过对史料的发掘提出的一些观点有利于修正和丰富教材观点.
《英夷不怕林则徐》(2010.2)、《大梦谁先觉——从渡边华山的西学之路反思林则徐的功过是非》(2011.1)通过各种史料和中日对比向我们展现了更为全面真实的林则徐以及明治维新前中日之间在思想方面的差距.“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是敢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美利坚并无国主,只分置二十四处头人,碍难便行传檄.”“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紧,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力,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些是林则徐当时对西方认识的真实水平.
以下是1830年代后期渡边华山的认识:“西夷皆专于物理之学,故而,审度天地四方,不以一国为天下,而以天下为天下,因是,颇有广张规模之风气.”“古之夷狄为古之夷狄,今之夷狄为今之夷狄.”“时势既今非故,故议古论今者,如胶柱鼓瑟”.
由当时中日双方西学领军人物之间的差别来看,日本后来超出中国绝不是偶然的.
3加强史料研习.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日常教学和备课中的史料研习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学应试教育的繁重压力及环境等的不配合,都使得史料研习方面的训练几乎没有.有意识、主动的进行史料研习训练固然必要,但是质量和效率又很难有保证.《随笔》中有关史料研习的文章还是有些的.
如《回忆与档案》(2010.3)中有这样一段:“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苏联.12月16日到达莫斯科后的当天晚上六点,斯大林在克林姆林宫会见了毛泽东,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谈话.参加会见的中方翻译是师哲先生,苏方翻译是费德林先生.对参加会见和谈话的人物,两人在回忆录中的说法就有很大不同.师哲说参加会谈的有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费德林印象是除了斯大林和毛泽东外,只有双方的两位翻译.而根据中苏双方两份档案记录的一致说明他们两人说的都不对.”通过对这一段材料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同一件事,即使是亲历者的记忆与表述也是有可能不准确的.这更警醒我们,即使是当事人的叙述也要详加甄别才能使用.《二次革命后的黄兴》(2010.4)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爬梳揭出黄兴许多阴暗骇人的史实,并提出宋教仁一案的真凶有可能是黄兴和孙中山这一惊人结论.读完此文,我们即使对其推论有存疑态度,但对其中的史料分析也会印象极深.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历史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9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4引入不同的视角.
历史学科专业能力的高低,其中一方面的衡量标准在于能否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新课程强调新史观也并不是否定所谓的传统史观,而是希望引入各种史学观念及行之有效的史学研究方法,开放大家的思路,从而尽量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历史.《随笔》中有些文章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教材明显有很大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值得纪念的中国第一部宪法

历史教师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辛亥革命的五个岔路口》(2011.2)通过辛亥革命前后,慈禧弥留之际派人下手毒害光绪成功、汪精卫等人刺杀摄政王载沣失手、辛亥革命时湖广总督瑞澂处事不当、吴禄贞发动起义未遂、袁世凯遇刺未死这样五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或结果具有偶然性,从而说明影响极为深远的辛亥革命其发生和发展很大程度是偶然的.这和教材坚持辛亥革命发生是必然的显然有分歧.
5引发思考,精神洗礼.
新课程对于广大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很多,这也导致很多老师感到很不适应.为什么?因为不论是新课改之前,还是新课改以来,可以量化的要求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不成问题的.让广大教师真正不适应的不是更高的可以量化的要求,而是如历史素养等难以量化的要求.怎么才能做一个既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又能得到学生钦佩的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只靠教材、教师用书、几种历史教学杂志,我觉得还不够,而要去读专业历史研究的论文、论著又不是大&
历史教师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非历史专业杂志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