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类论文范文例文,与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信息技术类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学科及多媒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信息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电子书包的课堂应用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各学科电子书包配套的电子课本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电子书包和电子课本的含义,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设计的总体思路并重点分析了其理论依据及技术特性,然后详细阐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内容设计,提出将信息技术学科每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分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主题活动的学习两个部分来设计.
【关 键 词】电子课本;电子书包;信息技术学科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示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1-0047-04
目前全国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电子书包的应用,上海虹口区的基础教育电子书包计划、广东佛山南海区的智能课堂等项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英特尔、联想、戴尔等信息技术公司也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一系列电子书包应用的实践和探索,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保加利亚等国家的电子书包探索研究也正如火如荼.电子书包推进的关键之一就是电子课本的建设,如果各学科的电子课本没有建设好,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应用就无法常态化,所谓的电子书包推进只能作为一种探索与试验,无法真正意义上全面推进.因此,电子课本的建设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也在积极开展电子书包的应用,本文围绕该学科电子课本的建设展开论述.
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
电子书包实际上构建了一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由“学习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三部分构成.基于这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其中“学习内容”指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具体包括电子课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读物、多媒体素材、作业等.其中电子课本最为重要,它是电子书包顺利推进的关键.
黎加厚教授指出,推进电子书包应用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要看的书变成“电子书”.但目前已有的电子课本多是“纸质课本的翻版”,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的电子课本呢?电子课本应该是以现行的课程标准为内容依据,以先进的教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等多媒体形式实现学习内容的数字化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学习内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信息技术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论文、自考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1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电子课本设计的总体思路
电子课本的设计应该以先进的教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内容依据,采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有机整合,最终以视、音、图、文等形式电子化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即电子课本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编排,更应该是体现课程“教学活动过程”的物化载体.
1.电子课本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学科要着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了解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等.其中,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首要教学原理强调“面向完整任务、聚焦解决问题”,与这一关键能力十分吻合,因此,我们选择首要教学原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理论基础.
首要教学原理又称为五星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教授于2002年首先提出的,具体包括五项基本原则.
(1)当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且学生介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2)当教学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相关经验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3)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非仅仅告知学生相关的信息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4)当教学中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5)当教学中学生受到鼓励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根据首要教学原理,电子课本设计应该围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展开,在讲述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设计合理的主题活动,使学生面向任务,聚焦问题的解决.学生使用电子课本进行学习的过程具体体现为:通过构建知识点的逻辑结构图以及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已有信息技术相关经验来激活原有认知;通过展示作品样例的制作过程以及提供系列相关“帮助”来展示论证新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进行适当的小练习以及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尝试应用新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新的问题;通过作品交流与展示以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质疑、辨析,来促进新学习知识的融会贯通.
本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65305.html
2.电子课本的技术特性
电子课本一般以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为载体,平板电脑强大的多媒体呈现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电子课本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着纸质课本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多种形式的人机交互、多个教学内容的关联.在保证教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强课本的阅读性.
多媒体性.电子课本不应该只是传统课本的数字化翻版,而是应该突破纸质课本只有静态文字或图片的限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呈现手段,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多层次地动态呈现学习内容,加强学习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交互性.交互性是电子课本最突出的特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课本的某些知识用人机互动的形式予以呈现,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电子课本目前主要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平板电脑的多点触控屏幕技术革新了传统电脑的操作方式,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操作体验,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跳跃、滑动,便完成了对电脑的操作.平板电脑还可以通过声音输入或者视频输入实现人机交互.因此,电子课本应该充分设计交互功能,让学生通过交互更好地体验相关内容,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关联性.传统课本的知识和信息基本是按线性结构来排列的,而电子课本可以全面实现教学内容和素材的超链接,因此,各个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设计学习目标、过程、评价及资源等链接,按照网状结构组织学习内容.这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个性化的学习,适合目前倡导的探究性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内容设计与开发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多采用项目式主题活动的形式编写,以完成具体任务为主线,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隐含在任务解决过程中.这种体例设计虽然能让学生在任务中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忽视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学生难以提炼信息技术知识点,难以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更难以形成知识基础.
电子课本呈现出来的结果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即电子课本不仅应该完成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编排,更应该作为课程教与学活动过程的物化载体;不仅应该包含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将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嵌入其中;不仅应该考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考虑帮助学生提炼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电子课本一方面应该根据各个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科学的阐述,另一方面应该设计各种主题活动,将知识与技能融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完整任务中.从体例上来说,设计电子课本可以将信息技术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系统阐述,第二部分是主题活动的设计.
1.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应尽量设计交互软件、序列图、动画、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系统呈现信息技术
关于信息技术类论文范文例文,与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