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试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试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地理学及地理学及历史地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地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其发展以立足中国传统为基础,不断吸取西方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历经萌芽、奠基、初步发展、全面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学科日趋完善、成熟、壮大.虽与西方尚有差距,但凭借中国历史地理条件的得天独厚以及历史地理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历史地理学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关 键 词:历史地理学;中国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K90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186-02
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其前身为沿革地理.从公元1世纪《汉书·地理志》至20世纪20年代,沿革地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现代历史地理学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国化拉开了帷幕.到今天已走过七八十年,追溯其曲折历程,探讨期间发生发展的道路、特点与规律等,无疑会对当今历史地理的学科发展进而指导实践有所裨益.此前学界前辈们已在学科史和相关方面作过许多重要论述,本文仅试从中国化的角度,浅谈一下拙见,以期对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历史地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5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化产生的必然性
首先,中国传统沿革地理为其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中世纪的早期,中国人曾一度遥遥领先.从汉到唐的这一段时间里西方在地理学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中国.到了宋代,除了阿拉伯外,也仍然不能与中国相比”[1].沿革地理发展近二千年,时至20世纪20年代,主导地位尚未被有效撼动.可见沿革地理在中国根深蒂固,成就辉煌.
其次,中国历史、地理学家对西方现代地理学的介绍和传播是其出现的主观动因,也是最主要原因.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19世纪后半叶,我国地理学开始进入新旧交替期;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对西方科学的学习与导入.面对西方现代地理学的先进思想、方法,中国学者们日益认识到仅描述疆域消长、政区变革、地名更易、城邑兴衰和水道变迁等的沿革地理的局限性,在实践中逐渐把历史时期的一切地理现象及发展、变化规律纳入到研究范围.于是,30年代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真正开始了.
最后,各国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是促使其产生的重要外因.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以及后起的日本帝国主义屡屡侵吞与蚕食中国边疆领土,这些罪恶行径极大地激发了爱国学者推动中外地理交流以及考察边疆地理的工作热忱,直接加速了中国化的出现进程.
二、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化的进程
根据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化发展的具体状况,笔者认为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属于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化的萌芽阶段.本阶段现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思想理论在中国的介绍和传播断断续续,影响不显著,但沿革地理传统已被打破.1934年,顾颉刚、谭其骧发起成立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并主办《禹贡》半月刊,标志着传统沿革地理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2]中国化进程由此开始.1935年,《禹贡》换以“中国历史地理”(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作刊物名称,说明了现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对禹贡学者影响的进一步加深.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存在仅三年余,却有力推动了中国化的进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化进程趋于停滞.
(二)奠基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化的奠基阶段.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现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终于被系统地介引到国内,中国化进程出现了加速、稳定发展的态势,渐入正轨,直到文革.
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对本学科与沿革地理的关系及其学科性质进行了广泛讨论,其中侯仁之贡献最大.侯仁之分别于1950年和1962年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3]和《历史地理学刍议》[4]两文,前者阐明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本质区别及相互关系,为沿革地理向现代历史地理学转变奠定了基石;后者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论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现实意义,从而解决了历史地理学为地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谭其骧、史念海对此均表示赞同,黄盛璋等则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5].讨论,学界对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的意见和相关理论取得了基本一致,并开始用以指导实际研究工作.
此阶段历史气候、历史水文、历史地貌、城市历史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古代地理名著研究及历史地图编绘等领域都获国家重视并取得重要进展.各种专门研究机构相继建立,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到60年代中期已初具规模,至此历史地理学中国化进程的根基基本奠定.
(三)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化的初步发展阶段.此阶段尽管受“文革”影响停顿多年,但前一阶段已受重视并颇有成果的研究领域还是继续得以发展,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历史地理学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都在70年代末基本完成.历史地理学界的两种权威级刊物,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一辑和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历史地理》杂志创刊号也分别在1981年7月、11月先后出版.
学科理论及方法论上的探讨,本阶段又有新的深入,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一辑序文与《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
关于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候仁之1982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上所做报告中指出:“三十三年来这门新兴的学科等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历史地理学.”邹逸麟1984年发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一文,也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三十五年等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历史地理学”.80年代初期,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初步形成,已成为历史地理学界的基本共识.(四)全面发展阶段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66926.html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以后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化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此阶段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外历史地理著作得到更多、更全面的引进和介绍.日本学者菊地利夫的《历史地理学导论》一书于80年代末被选译连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前苏联地理学会副主席热库林的《历史地理学:对象和方法》一书也在1992年被翻译出版,两书都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本阶段学科理论日趋完备,研究方法比较科学,北京、上海、西安三大研究中心形成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领域更是覆盖各个分支学科,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局面,如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1985年)、谭其骧的《长水集》(上、下、续编)(1987-1994年)、史念海的《河山集》三至九集(1988-2006)、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1992年)等重要著作相继出版,谭其骧主编的《历史地理》、史念海主编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侯仁之主编的《环境变迁研究》等重要刊物交相辉映、硕果累累,还有“文革”之后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批优秀中青年历史地理学者也成绩斐然.
“经
关于历史地理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试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