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师论文范文例文,与中法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工程师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中法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工程师及工程硕士及工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工程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2013年11月,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提出了13条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标准.该标准旨在优化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到工程硕士,就必须要介绍法国的工程教育.法国的工程教育在欧洲独树一帜,以精英教育为基础和特色的工程教育,在法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法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载体,直译为“大学校”.“大学校”体制中,工程师学校占据重要地位,这类学校的毕业生普遍拥有美好的就业前景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从领导学的角度出发,基于“极客”与“怪杰”领导模式的视角,比较中法两国的工程硕士教育的优势.在对比中吸收和借鉴,对于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中法工程硕士“极客”与“怪杰”比较
“极客”与“怪杰”领导模式是领导学中的一对新概念.领导学中,“极客”是指年纪虽轻便独树一帜,领导执掌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怪杰”是指年长的领袖人物,做事不同凡响,历久弥新、经验丰富.“极客”与“怪杰”各自的特质,如下表所示:
“极客”与“怪杰”虽然在年龄、资历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他们具有内在的共性.第一.赤子心态.赤子心态被赋予了和年轻有关的好奇、热情、无畏、精力充沛等特质.第二.熔炉之境.即二者都有过至少一次强烈的、脱胎换骨式的经历――熔炉.机会和考验并存的一种关键时刻,能够激发才能,迫使做出抉择,也更受人关注.在深入的了解自我中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和目标.运用到中法工程硕士教育的比较中,法国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老道智慧的“极客”,而中国则是百米赛道上年轻有为的“怪杰”.尽管从优秀到卓越,中国的工程硕士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不能否认期间飞速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进步.笔者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就“极客”法国和“怪杰”中国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进行具体梳理.
一、法国.
(一)“负重的骆驼”――法国工程硕士培养的起源和发展.
17世纪末18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法国传播,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此同时,旧大学单纯以经院哲学和神学为主的学习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18世纪初建立了从事职业教育的“大学校”.19世纪,拿破仑创立了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将巴黎理工学校称为“会下金蛋的母鸡”.二战之后,百废待兴,法国继续重视“大学校”的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在绵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法国工程师“大学校”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们对其有一种近乎崇拜的认同感.
法国工程硕士教育体制,从萌芽、探索到日臻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形成了成熟的培养体系.它更像是一匹负重的骆驼,在漫长的时间里,积累经验、积蓄能量、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工程教育模式.
(二)“稳中求变”――法国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
法国工程硕士教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办学特点.体现在:
1.规模小,培养精.负责培养工程硕士的学校,数量较多但规模小,学校的专业较少但专业化程度高,拥有非常优越的教学环境和实习实践条件,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教师专业化,来源多元化.教学任务除了本校专职教师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其他大学、企业和公共部门等专业人士担任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专职与兼职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论扎实而实操能力强的社会精英.
3.办学定位高目标,高水准.如果将法国工程硕士的培养比作一条生产流水线,那么从原材料的挑选、到生产过程乃至产品输出,都是按照一流精英的标准来执行的.以法国高等矿业学校为例,2010年的办学经费中四分之一用于教学经费.同时,很大一部分工程学校都通过了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工程师文凭授予资格认证.该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是法国具有授权学校颁发工程师学位文凭的法定机构.
4.高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共享.在法国,工程硕士的专业设置非常关注科技、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于是出现了“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的模式,这种资源共享规避了个体资源的有限性,在更大范围保证了教育对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实现了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局面.
在当今社会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明显具有以工具性基础和知识性基础为内涵的基础化倾向,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卓越的实践能力是一名高水平工程类学生所需具备的双重素质.
然而,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时代里,法国的工程硕士教育也需要随时调整和变化.入学后缺乏学习热情、与自身期望的主观背离等因素所引发的校园暴力、青少年不良行为等负面行为使得法国人逐渐意识到,现代工程教育关注工程技术本身已经远远不够,还需了解掌握有关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实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2013年“IEEE海湾合作委员会会议”上相关专家指出,试着重构一种超越技艺本身的技术理念,将人类和环境作为未来工程教育的核心因素来考虑.如在改善教与学、研究和教学、社区服务和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这不仅对法国,对每个国家的工程硕士教育都应该有所启示.这又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领域,笔者不再具体展开.
(三)“经验丰富”――法国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
1.选拔和录取.法国工程硕士甄选制度独特而严格.第一、预科班首轮选拔.“三高一繁”--师资水平高、师生比高(1:3到1:7之间)、课业难度高、考试频繁;第二、高淘汰率.进入预科班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第三、高标准严要求的“大学校”入学竞试,根据考试成绩排名进入不同档次的“大学校”.被“大学校”淘汰可以进入综合大学学习,但综合大学的学生不能转入“大学校”.
2.学费.工程硕士作为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品牌之一,入学要求一视同仁,留学生和国内学生颁发的文凭和交纳的学费也都完全相同.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类奖学金.以特鲁瓦技术大学为例,教育和培养一名工程师每年的费用为12000欧元,但在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补贴政策下,学生每年只需要支付7%的微小比例的学费.3.培养方式.校企之间深刻互动,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委员会三分之一成员来自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学校制定发展战略等.同时,法国很多的实验室就建在大学校里,实验室研究员兼职大学老师,科研与教学同时进行.
4.实践环节设置.一般来讲,学生须参加三种企业实习.(1)认知性实习,对企业状况的基本了解;(2)主动性实践,即高级技术员;(3)毕业实习,即工程师实习.三种实习的全部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其中,毕业实习的平均时间为18周,全部在企业中完成.
鉴于法国如此成熟的工程硕士教育机制,在国际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结合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土壤和具体情况,借鉴和吸收其精华,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然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历史悠久、经验独到的“极客”法国之后,接下来介绍一下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具体情况.
二、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
(一)“百米赛道上冲刺的选手”――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在我国全面展开,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类型单一、不能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亟待改革.1984年,清
关于工程师论文范文例文,与中法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