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类有关论文例文,与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生能力培养模式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跨学科类有关毕业论文,关于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生能力培养模式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跨学科及博士生及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跨学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京理工大学通过选拔优秀导师开设高端交叉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构建优秀研究生导师与优秀学生深入交流的平台,建立起优秀学生和优秀导师的双选机制;实行导师指导小组制,协同指导研究生.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淘汰等方面给予导师更多的自主权并明确相应责任;制定积极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使优秀生源向优秀导师倾斜;增加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突出导师作为指导研究生第一责任人的重要作用.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国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度科研不够、没有任务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创新平台.目前,北京理工大学已建成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教学实验基地19个.各学院在校外研究院所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68个,涵盖了宇航、机电、机械、光学、信息、电子、控制、化工、材料、生命、管理等学科领域,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已有7个硕士学科和5个博士学科进入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改进了创新培养模式.
3.搭建跨学科创新平台,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北京理工大学通过“985工程”三期建设,投入建设经费2400万元,重点建设可容纳300个学生科技创新小组的跨学科综合创新实践中心.在国际交流方面,北京理工大学也给予了学生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研究生人数显著增加,每年参加国际交流的博士生约200人,占博士生总数的11%.为提升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层次,在积极开展公费资助留学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了中短期国际交流、中外交换生等校内公派项目,尤其是重点发展基于国内外导师合作研究基础上的短期交流和联合培养.此外,共同授予学位的联合培养模式正在形成,借助博士生的海外交流机会,与海外专家学者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学生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基地,形成“以规模带质量,以质量促规模”的良好国际化交流局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北京理工大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导致各项培养计划之间缺少内在的相互支撑,未能形成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尚需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在实践中创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涂元季、顾吉环、李明.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N].人民日报,2009.11.5
[2]屈建成、牛奉高.全国研招规模10年翻番近3年就业率低于本科[N].新民晚报,2012.10.22
[3]王许人.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三大原因探析[N].中国教育报,2011.5.30
[4]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N].南方周末,2009.2.26
[5]卢毅屏.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54~56
[6]樊鸿伟、洪刚孙、孙永波.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08(6):43~44
〔责任编辑:王以富〕
跨学科类有关论文例文,与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生能力培养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