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工程师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工程师及土木工程及设计施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工程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能力学分,即学生完成规定的创新能力训练内容,并达到一定要求,就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核,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体系.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工程师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4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型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充当科研助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科研过程,学会数据采集方法和实验技术,懂得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收集文献资料,在科学研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能力.
3.增加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性实验内容.专业实验课程应结合工程实际增加设计性、施工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工程进行设计实践,探究工程施工过程,积极开设体现“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增加有关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关的学术论点、争论性问题、当前学术动态等向学生做引导性讲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五、教学质量指标及监控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主要立足校内,各高校都有一套完善的校内人才培养过程质量指标和监控体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能力培养,因此,建立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质量指标及监控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建立健全质量指标及监控体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且培养过程涉及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因此,制定教学质量指标是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前提.而质量监控是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由教务处牵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等组织协同,建立“全员”(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企业指导教师)参与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对教学“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第二课堂、企业培养环节等)的监控,并确保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
2.建立完善的职责体系.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专业各部门各负其责,专业负责人要组织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规划,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负责人要安排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教学方法研究等工作;学工老师要加强学生和任课教师į
工程师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六、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是中国由理论教育大国迈向实践能力教育大国的必由之路,要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制订基地建设规划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工作,并负责企业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着手,确保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有效实施,除了要制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制订与土木工程专业相适应的企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孔伟,毕春丽,贾瑞庆,屈成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实践[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25(5).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3]李悦.土木工程专业材料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
[4]昔春桥,杨家宽建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
[5]叶群山.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优化实践与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10,(21).
作者简介:孙家瑛(1960-),男,上海市人,博士,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材料工程.
工程师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