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基础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教育有效性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基础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教育有效性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基础教育及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基础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法律基础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法律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目标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的运用及教学方法的实施.文章探讨了只有科学定位法律基础教育、优化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才能增强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青年人才.

[关 键 词]法律基础教育有效性定位优化

[作者简介]黄馨(1981- ),女,四川达州人,四川外语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重庆40003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3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面向广大非法学专业的大学新生,群体相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相当庞大.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推进,既需要法学专业人才的引领,也需要发挥各类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青年人才的作用.法律基础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准确定位教育性质和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增强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基本素养,促进青年人才法律水平的普遍提升.

一、领会课程基本精神,准确定位法律基础教育的性质、目标

法律基础教育是高校“基础”课的基本内容.对法律基础教育的定位即是对法律基础教育的性质、目标以及教育主体进行准确的界定,科学设置“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有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对法律基础教育进行科学的定位,首先必须全面领会“基础”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关于“基础”课的性质,由全国统一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绪论”部分作了如下表述:“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法律观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即“基础”课隶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这一属性决定了这是一门培养人、使人健康成长、成为人的课程.所谓“使人成为人”,就是讲授做人的基本理论、价值和知识,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成为合格的现代人.高等学校的课程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二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所谓“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就是讲授某一类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某一类工作,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某一种人.这类课程可称为“专业课程”.“基础”课属于高等学校“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不属于“专业课程”,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深刻领会“基础”课的基本精神,把握“基础”课的属性和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对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目标作出以下基本界定:高校法律基础教育不是传授法律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育,而是隶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法律基础教育的价值目标不是“培养法律专门人才”,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大学生法律方面的潜能,激发学习法律的兴趣,调动学习、运用法律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提高法律素质.

二、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

从“基础”课教材来看,“法律基础”部分内容丰富,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基本可概括为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精神、基础理论和具体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分.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若试图通过法律基础教育将丰富的社会主义法律知识体系统统触及无疑是空谈,势必造成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把握重点,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教育,教育主体必须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法律基础教育应重点围绕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1.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法律心理.法律心理是指社会主体在一定的法律思维方式的制约下,基于一定的社会条件、法律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主体法律生活的实践而对法和法律现象的感知、情绪和习性.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其生理发育日臻成熟,心理尚处于断奶期,发展不成熟,法律心理不健全,法律认知模糊,往往违法甚至犯罪以后全然不知、后悔不已.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法律心理教育与引导,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价值诉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对大学新生进行正确的法律心理教育需要抓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行的思想、观念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认为自己不是学法律专业,只要不违法,就不必学法;有的学生甚至公然挑战法律权威,走上了犯罪之路.药家鑫这样的“好孩子”撞人后为了掩盖罪行再杀人,这一悲剧虽只ą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教育有效性的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基础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59;极端个案,但给我们以警醒:当前部分青年法律意识缺失,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重任.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法律、学习这门课程的自觉性.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诉讼心理.我国公民的权利受到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但生活中个体难免与他人发生纠纷,权利随时可能被侵犯.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依照法律程序,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权.而据调查显示,大学新生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选择法律途径维权的微乎其微.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诉讼心理,帮助学生形成诉讼权利意识,使他们懂得国家建立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公民的权益纠纷,制裁惩罚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信仰属于信念的范畴,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而信念就其内在产生过程来讲,是人们对基本需要与愿望强烈的坚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识.可见,信仰是坚定的信念,是一种高级的意识形态;法律信仰乃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形态.法律信仰的培植体现了法律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大学生坚定法律信仰是法律基础教育的核心,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另外,法律基础教育是大学教育的

1 2 3

基础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教育有效性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论文

钢琴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生物统计学教程

幼儿园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杂志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美术教学困惑

小学体育教师面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教育有效性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