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大学学术生态的困境与出路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论文是一篇学术方面有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大学学术生态的困境与出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及大学学术及大学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学术生态特指学术共同体追求学术、创生学术的有机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它包含学术、学术环境与学术人员三个基本要素.就理想的大学学术生态而言,学术乃大学之灵魂;自由乃学术之土壤;真理乃学术人员之永恒追求.目前我国大学学术生态遭遇了学术环境的功利主义,出现了师生的学术浮躁情绪与学术繁荣背后的泡沫现象.中国大学学术生态的现实超越,必须以学术为中心,倡导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加强个体学术修养,坚守大学教师的精神自治;净化学术环境,营造和谐学术生态.
关 键 词:大学;学术生态;理想;现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5-0101-0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科规划课题“研究生收费及资助机制研究”(XJK06QJG005);湖南省教科“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XJK012BGD013).
作者简介:冯君莲(1972-),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大学学术生态影响着高校内部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关系着大师的诞生、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产出等核心问题.构建大学学术生态,是启迪创新思维、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和繁荣学术文化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些学术生态问题,致使大学学术生命力下降、学术土壤贫瘠,甚至出现学术造假、学术泡沫等学术腐败现象.因此,高度重视大学学术生态的研究,深入分析学术生态的理想和现实,对于修复学术生态、加强学术生态建设尤为重要.
一、学术生态及其理想
学术,学问之术,学习之术,可以理解为专门系统的学问和研究活动.它是人类知识的理性反思和系统总结,具有研究性、权威性、合理性等特征.生态,从本意上讲,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学术”和“生态”糅合而成“学术生态”,便被赋予了更加深刻而丰富的意义,饱含了人们对于学术界呈现和谐健康的发展状态的美好期待.有人认为,学术生态是指由学术主体、学术客体以及软硬件环境等元素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学术系统[1].学术生态是由“学术-教师一环境”构成的,以大学教师为主体,为实现学术活动目的所形成的动态系统[2].学术生态被具体化为学术问题、学术人员以及学术研究环境组合成的相互影响的、动态的、特殊的社会生态系统.它不仅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的交换,而且还有知识、思想和信息的交换[3].因此,学术生态特指学术共同体追求学术的有机环境,意蕴学术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创生过程[4],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且学术系统内部包含学术、学术人员、学术环境三个基本组成要素.理想的学术生态是学术内外人士对学术的美好期许和追求,是学术客观存在的健康状态.
学术乃大学之灵魂.学术作为大学存在之根基,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大学的本质属性[5].它占据学术生态系统的核心位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必须坚持为学术而学术.“为学术而学术”绝非指单纯地追求学术成果的产出,绝非千方百计地制造学术问题,或是处心积虑地把研究成果的价值扩大化.“对大学来说,学术一旦不成为核心价值或中心目的,那么,它必然就会成为某种手段或工具,成为谋取大学外围价值和副产品的手段.一旦学术及其教学成了手段,那么这些人员就可以反过来支配学术研究和教学,从而使学术研究和教学服从于他们,直至为他们的利益服务”[6].“为学术而学术”就会沦为学术人员评定职称、申报课题、获取社会资本等外在目的庸俗工具.这不仅造成学术研究资源浪费,学术垃圾遍地开花,而且酿成学术浮躁、价值扭曲的社会风气.所以,“为学术而学术”体现纯粹学术追求,不掺杂外在附加目的,其本质是探索真实的学术真理.从历史的视角审视从古典大学到现代大学的演变,我们就会发现,学
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自由乃学术之土壤.大学学术生态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具有自由的学术环境.自由的学术环境是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学术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有研究者将学术环境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细分,其主要内容有学术制度文化、学术权威、学术群体、学术管理和经济收入等五个方面[8].还有研究者将大学的学术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9].通常而言,学术环境可以理解为影响学术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例如学术研究的设备条件和资料条件、学术评价体系、学术制度等等.硕果的收获离不开优良的沃土,学术环境好比学术生态中的土壤.但是,笔者以为,学术生态中,自由是品性最高的环境,是无法用制度与物质进行量化与检测的至高无上的环境,是学术人员进行学术探索和研究的必要条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曾提出“兼容并包”.因为,自由的学术环境具备极强的包容能力,它能够包容多种多样的学术见解,包容后起之秀、包容门派之争、包容错误与谬误、包容他人的成功与失败、甚至包容所有的对立与矛盾.这种环境才能成就大学问,铸就大事业,更能孕育出“大楼”内的大师.离开学术自由的支撑,学术研究也就失去了依托.从事学术研究是一项费时费脑的智力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唯有在自由灵活的场所中才能保证研究人员身心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从而激发个体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术人员能够不受外界的束缚,真正拥有追求真理的自由.于是,其潜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研究状态才能处于最佳水平,有利于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酝酿和诞生.真理乃学术人员之永恒追求.在理想的大学学术生态中,师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主体,他们是学术研究的主导者,是学术问题的发现者,是学术成果的制造者.师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其具备学术探索的能力,保有对学术探究的无限热情,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导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这个群体所具备的学术研究能力代表着整个学术生态系统的学术力.同时,在整个学术生态系统内,学术人员必须坚持以追求真理为目标.赫钦斯曾说,“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那么,学者远离学术,就预示着学者失去了“生命”,学者将如行尸走肉般穿梭在学术界.师生把
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大学学术生态的困境与出路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