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大学学术生态的困境与出路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论文是一篇学术方面有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大学学术生态的困境与出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及大学学术及大学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8220;质量”的失衡.据报道,我国近年来SCI论文数量明显增长,平均每4.74年增长一倍,论文数量占世界的份额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每5.98年增长一倍.但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们的论文被引用频率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最近几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14].可见,当前琳琅满目的学术成果实际上包含着学术真假难辨,隐含相当部分的泡沫,是一种虚假繁荣.这种盲目的为学术而学术的行为,为追求学术成果数量而导致了学术生态失衡,严重影响学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循环,潜伏着各种学术危机.三、学术生态的现实超越这篇论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737868.html
在仰望理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踏实解决眼下学术生态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学的学术生态的现实不容乐观,在认清学术生态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寻找各种应对策略才是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超越现实,构建出理想的学术生态,使学术生态健康持续发展.
以学术为中心,倡导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学术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身份标志.学术具体而言是以高深的知识为内容,同时也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是围绕“知识材料”建构的学术组织,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发现,保存,提炼,传授和应用知识这个组织开展活动的核心内容[15].以学术为中心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以追求什么样的知识,是实用知识、还是普遍知识以及自由知识.追寻什么样的知识即接受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术环境和思想氛围.在纯洁明净的学术环境中大学精神得到弘扬,无论是作为学术的主体教师还是学生,呼吸着自由纯净的空气,受其熏陶,必将得到心灵的宁静.以学术为中心而形成的大学精神,是有生命力的、是永恒的.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提到,“大学教育有非常实际、真实、充分的目的,不过,这一目的不能与知识本身相分离.知识本身即为目的,这就是人类的心智本性”[16].学术本身也就是大学的目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学术人员不仅获得知识的累积,重要的是独特的思维习惯的形成以及责任意识的建立.因此在学术生态中,坚持真正的为学术而学术,研究真实存在的学术问题才是保证学术可持续发展之根本.第一,倡导为学术而学术,这就要求学术人员要严守学术规范,遵循学术纪律,不断激发学术研究思维,努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第二,在真实学术问题的导向下,学术生态内部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审查学术虚假问题.相关学术管理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反对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法律法规,确保惩治学术腐败有法可依.第三,还要尽快完善学术成果的评价机制,建立评审专家库,实行双盲评审,以保证学术问题的真实性,创造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
加强个体学术修养,坚守大学教师的精神自治学术人员作为学术生态中的学术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修养.学术修养是学术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是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的有力保证,而学术创新能力却是创造学术新成果,繁荣学术生态的核心驱动力.教师在高校里属于较为固定的群体,他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态度对一所高校的学术风气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高校学术道德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学术道德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的自觉[17].一所具有大师存在的学校所引导的学术道德是高尚的,学术氛围是浓厚的,可见良好个体的学术修养是集体学术道德形成的前提.但是在大学的学术生态现实中,部分学术人员由于学术修养不高,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脱离了学术轨道,放弃了“学术人”的精神追求,成为了学术生态系统中劣质品、仿冒品的“制造者”.鉴于此,第一,学术人员要有效加强自身的学术自律,坚守学术品格.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术人员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承担学术责任,使学术活动达到为全社会谋福利的目的.第二,学术人员要精神自治,守护自身的精神领地.在利益获取与道德沦陷面前,学术人员能够摈弃利益诱惑,成为学术生态系统中的“精神守望者”.“对每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其学术操守与道德自律是非常必要的.没有个人的道德自律,任何坚固的城墙都会坍塌”[18].第三,学术人员要正确定位,理性选择学术目标,自主寻找学术资源,通过有效开展学术活动,不断积聚自身的学术实力.第四,学术人员需要“自我反省”.学术人员也是活生生的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不仅需时常反省,及时认识自身的错误,以致不被耀眼的光环所笼罩,而且也需对“他者”的反省.“他者”包括外在的学术繁荣、学术霸权.学者的精神自治是个体学术修养的最佳状态.
净化学术环境,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学术环境是大学的生命基础,它构成了大学存在的合理条件.大学职能的实现、大学的发展都有赖于这样的学术环境.不同的学术环境对大学的学术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促进高校学术发展和学术人员的发展、促进大学的自身发展,关键是建设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19].学术环境是大学的土壤或根基,需要得到保护和营造.然而在现实的学术环境中,缺乏合理的学术评价理念是导致学术环境异化与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净化学术环境,必须营造自由的学术生态.第一,淡化学术评价的指标概念.在当前学术环境中,现行的学术评价明显过于强调指标体系,而评价指标体系又过于量化.这是一种粗糙、简单的作法,必须予以革除.评价体制的建立和执行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与民主的原则,坚决杜绝“暗箱操作”.第二,学术评价要注重伦理性.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术人员的学术体验,及时关注他们的需求,减少不符合实际的规则或要求.往往不合理的规则容易造成不合理的行为,伦理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学术评价权力下移.从评价机构的构成来说,机构不宜集中到学校,应该以学院为主体;机构成员应由学术领域中的权威专家组成,开展独立的评价活动,对于学术人员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必须予以公开.四是学术人员在课题申报、职称评定、成果统计时,不得以过于量化的硬性指标进行衡量.此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复杂的学术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思维活动数量化,评价活动形式化.对于学术成果的评价应该把重视研究过程与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反应结合起来,不能单一地以学术成果为标准对学术人员进行评价.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将学术环境中的内部监督(学术团体)和外部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学术评价体系的过渡僵化,使评价方式走向多元化,学术环境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张启强.学术生态与学术可持续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7(4):110-111.
[2]吴兰平.大学教师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学术生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6):94-9
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大学学术生态的困境与出路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