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类论文范例,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改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师德建设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改善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师德建设及高校教师及青年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师德建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教师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师德建设的发展.三、改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提升师德素养,深化自律
康德说过:“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达到自律道德,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只有对高校教师加强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化师德自律,才能真正使其将外在的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心,体现为师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与以下三个方面相结合:
1师德建设与中国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源,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它是当代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离开传统文化谈师德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并把它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结合起来.
(1)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表率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心理、道德和价值导向作用.爱岗敬业是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忠实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高尚品德.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教师的道德情操、人格理想、敬业精神、学识能力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热情和精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是当今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师德精髓.在《论语·卫灵公》中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说法,董仲舒则主张教师“治我”要严,“待人”要宽.中国古代教育家指出教师在职业过程中应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同时对学生应做到宽以待人.现代高等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搭建一种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赢得尊重.
2师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师必须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用科学理论和正确观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促进高校的学风、师风和校风建设.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共同理想.进行高校师德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和追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一定冲击.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精神支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堡垒作用.高校教师必须努力倡导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自己的言行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9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3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方面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反映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情感、意志、愿望及行为趋向.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产生强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对教师的职业人格进行教育,有利于对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引导,有利于对教师的道德规范进行监督.(1)以校园活动为形式,促进师德学习.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帮助青年教师有效防止外界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引导其坚持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增强道德认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加强师德培训,增强爱国意识和爱校意识,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道德境界.
(2)以校园舆论为媒体,加强师德引导.健康的校园舆论环境不仅能引导教师形成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能对教师一言一行进行监督,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学校要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加大对师德师风正面舆论的宣传,迫使消极负面的舆论隐匿或消解,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从而对教师的师德形成施加良性影响.
(3)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完善师德监督.近年来,互联网开创了网络舆论的新时代,它使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舆论环境,而变得公开而透明,这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师德建设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引导和规范,去伪存真,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的信息的侵蚀和诱惑,正确引导师生科学地使用互联网络.同时,还应该正视网络舆论的力量,充分发挥和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促使高校师德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不断完善.
(二)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物质、精神需要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首先从师德建设这一切入点出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要想让高校教师安贫乐教、为人师表、积极快乐从教,甘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加大经济投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党和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适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为教师办实事,妥善解决住房、医疗、深造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适度改善教师待遇是对教师社会地位及价值的肯定,可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热情.
2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之风.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全社会要大兴尊师重教之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有充分的职业自豪感.通过社会舆论媒体宣扬教师中积极正面的人和事,批评消极丑陋的现象,提升教师规范师风师德的自觉性、自律性,使其内心充分感知师道尊严.
3营造高校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高校是人才密集的地方,学校领导要对教师多肯定、多鼓励、多关心,为广大教职员工营造一个
师德建设类论文范例,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改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