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年猪饭”习俗的社会学解读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人际关系相关发表论文,关于“年猪饭”习俗的社会学解读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际关系及人际交往及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际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传统的人际关系研究中,家族研究一直以来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家族的重要性与其能够提供给每一个成员强烈的归属感有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族原有的功能在弱化,传统的社会交往圈子被打破,人们的归属感降低
人际关系相关论文范文集
【关 键 词】年猪饭;人际关系;变迁
一、引言
梁漱溟称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费孝通说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社会.①虽然表述不一样,但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想要说明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伦理社会.在这样一个注重人情和人际关系的伦理社会,农村人际关系研究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是人们理解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不断深人与扩展,农村人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人际关系的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宋国庆、沈丽巍、赖天能等学者在《我国农村人际关系研究述评》一文中认为,以往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个体、家族及社会网络三个视角.②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有关农村人际关系研究的梳理,认为这种总结是较为贴切的.
以上的研究都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对农村人际关系或其变迁进行了解读,然而,他们的重点都集中于描述“变迁”这一过程,对变迁背后的原因较少关注.笔者认为,莫顿的“功能替代”理论能较好的对农村人际关系变迁这一过程及其原因作出阐释.此外,在农村人际关系中的个人、家族、社会是糅杂在一起的,这种混杂的关系表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中.因而,从日常生活的习俗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基于此,我选择了云南普遍流行的“年猪饭”这一习俗作为切入点.
二、“年猪饭”习俗的介绍
在云南的很多地方,普遍流行“年猪饭”这一习俗.“年猪饭”,顾名思义,就是每家把精心养了一年的年猪杀了,来宴请周围的寨邻及其远方的亲戚朋友,当天的“宴会”就称作“年猪饭”.一般集中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和腊月,尤其在每年冬至前后,村村寨寨“年猪饭”飘香.一般情况下,“年猪”是不喂饲料的,以玉米、南瓜、红薯、青草、菜叶等为主食,饲养的时候,调理得比一般的猪要好.山区农家的“年猪”,一般从猪仔开始就在外面游荡,每天赶到山坡上放养,吃山上的青草、野菜,晒晒太阳.数月之后,等猪仔长得差不多大,就将其关在猪圈饲养.这样饲养的年猪精肉多,肥肉结实,吃起来香味浓且不油腻.施甸的“年猪饭”在云南是最出名的,其中又以布朗族的“年猪饭”为最.由于获取资料的不便,在此笔者以云南省K镇的“年猪饭”习俗为例.
K镇的年猪饭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地道的,但由于缺少像施甸布朗族年猪饭的类似宣传,因而鲜为人知.“杀年猪”的时侯,菜肴相当丰盛,有萝卜炖排骨、小炒、“假牛肉”、“旺子包骨”等等特色菜,但最具特色的还是要数酸腌菜拌生肉.当地人历来有食生肉的习俗:先把刚刚割下来的里脊肉去除皮筋,不能掺杂一点肥肉,把留下的精肉切成小片,剁成半粒米般大小的细肉丁;再与事先腌制的酸腌菜按比例搭配(按自己的口味和各地的风俗),最后加入适量的辣椒粉、花椒粉、盐巴、味精等作料,再搅拌均匀,就可以直接食用.此外,火烧肉也是一绝.将八成精的五花肉切成片,放在烧红的木炭上,来回翻,九成熟后拌上作料,最后放到铁丝网上烘烤,直到熟为止.
在K镇的一些地方,“年猪饭”相当隆重,有些小地方,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每年的春节.在“杀年猪”的这一个月,当地的人都是过着“东家吃出进西家”的悠哉生活.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吃“年猪饭”不仅仅是一种习俗,还有很多的“名堂”在里面.通过在“杀年猪”时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些日常生活表达中,会发现人际关系的各个侧面乃至变迁.
(一)请哪些人
“杀年猪”的头几天,主人家就要把杀猪的日子定下来,通知远方的亲戚和朋友.头天晚上,把明天杀猪的事告诉街坊邻居.一般情况下,寨子里的每一家人都会请到,除非两家人相处得不融洽.但是,对于本寨以外的人,就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因为在同一个寨子,算得上是熟人社会、起码是半熟人社会,低头不见抬头见,就算碍于面子也要请.本寨以外的人就不一样了.七八年以前,本寨以外被请到的人多是有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的亲戚,这几年就不同了,范围扩大了好多.亲戚自然还是在其中的,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朋友、同学、同事、老师,拜把子兄弟之类的一些人.这些人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跟主人家关系特别好的,在情感需要的满足上类似于亲戚;另一类则是需要主人家帮忙或者是主人家需要其帮忙的,类似于工作上的合作关系.他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地位和权利的满足.吃年猪饭时,所请的人从之前的以地缘、血缘、姻亲为主,扩大化为以地缘、血缘、姻缘、拟血缘关系和业缘所组成的这样一个群体.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不断发展、团体格局不断增多的过程,同时,也是“差序格局理性化”的一个很好写照.人们开始跳出血缘、地缘关系,构建一种更大范围的社交圈.
(二)帮忙与不帮忙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而是双向的.主人请到的人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去或者不去.这实际上也是交往圈子的选择问题.凡是有血缘关系或者是在家族关系上能扯上关系的,一般还是都会去的,家族观念的思想仍然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可以说,从某种程度来讲,凡是有亲戚关系的,人们会尽量的抓住类似的礼尚往来的机会,请到而拒绝来的情况很少;如果单纯只是寨邻,不来的情况还是会出现的.来的人也分为好几类:血缘关系比较近或者是关系处得相当好的邻居,一般会来得比较早.杀猪当日,男主人要起来把烫猪水烧开,在院子里用砖或石头临时砌一个火塘,供客人取暖之用.七八点左右,帮忙杀猪的男人们就陆陆续续的来了,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喝喝茶、聊聊天,等人差不多齐了就开始杀猪.约摸一个猪收拾得干净了,帮忙做菜的女人们也来了,捡菜、切菜、烧火,只要能做的,就自己去做,也不等主人家吩咐;另外一类来得比较晚的,往往赶在快开饭前几分钟到.这类人来了主要是为了吃顿饭,吃了饭也不跟着灌香肠,吃完饭就走.如果在年猪饭的场合看到有些人总是忙里忙外,就说明他要么是主人家,要么是主人家的亲戚或关系比较好的人.而吃好饭就走的,可能是关系一般.所以在当地,“年猪饭”当天是否去帮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信号.这是当地人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关系的亲疏远近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就清楚地显现出来.“帮忙与不帮忙”是人际交往互动的一个双向表达,在这里,家族的影子依然存在,说明农村人际关系变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既不是单纯地遵循原有的以血缘为主的社交圈,也不是ń
人际关系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年猪饭”习俗的社会学解读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