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教育类论文例文,与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改什么?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德教育类论文提纲,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改什么?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教育及研究生及教育改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道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的比例;二是通过交叉、融合、嫁接等方式改造传统文理专业方向,形成“基础+应用”的专业方向结构体系;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突出“产学研”合作与“理论型+实践型”双导师结合的模式.要实现以上3个方面“调结构”、“转方式”的改革目标,必须更新研究生培养理念,树立多样化的、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3]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研究生是人才,立志在生产一线开展创造性实践劳动的研究生也是人才.因此,要以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的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等现代教育理念,指导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2.优化研究生培养的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改革
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师徒式”,专业方向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导师的研究兴趣和科研方向,存在“因人设专业”的倾向,在传统的以培养学术精英为目标的时代,这种专业设置模式与社会需求、个人发展志向之间并不矛盾.但是,随着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张,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培养规格的要求、研究生个人的发展志向有了质的改变,这种专业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本身的价值功能的实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学科专业的历史延续和传承需要看,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毕业生也已足以提供支撑和满足,而且这些社会需求量很小的专业留给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研究生继续进行学术深造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专业建设模式必须改革,转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轨道上来.当然,考虑到综合性大学学科生态的建设和部分研究生个人的知识兴趣,通过采取压缩招生规模或隔年招生的办法,保持传统的学科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必要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道德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8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专业结构调整,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定位,设置研究生专业方向,适当向特色、优势学科积聚;二是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学科建设方向、科研方向要实现一体化设计,使研究生的专业教育有学科和科研平台支撑;三是改造传统文理学科专业,在一级学科平台上,按照“基础+应用”的方式使所设专业方向形成相互支撑的内在逻辑结构;四是研究生专业方向要有清晰的导师团队建设规划,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进修要与导师团队建设规划保持一致.
课程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是研究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建设,需关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宏观层面,要注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主要涉及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跨学科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科学素养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等课程模块的设置,以及每个模块、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课顺序的安排,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在微观层面,主要涉及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质量评价等方面.教材建设主要包括选用先进的教科书(或自编高质量的讲义)、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开发先进的教学课件等.教学内容的改革集中在课程内容要反映本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集中在采用习明纳、案例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促进研究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等方面.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先进的多媒体课件等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关注充分利用导师团体、研究生团体等人力资源,以及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库等物质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形成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校间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研究的需要.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要突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适合研究生教育规律,采用闭卷、开卷、课程论文、技能测试等多样化的方式,有效促进研究生的知识、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3.建立研究生导师分类选择和管理体系
导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导师队伍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导师队伍管理体系,把导师队伍的内在潜力发挥出来.根据研究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基础与应用学科专业的特点,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不同的培养目标,应建立导师分类聘任遴选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把适合的、高学术水准的教师聘请到导师队伍中.拥有充足的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并不必然带来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机制,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提高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的过程质量.这需要学校建立良好的学术文化,导师队伍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精神的力量固然重要,在现实的管理中,学校还应制订完善的导师岗位职责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导师指导研究生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加大绩效考核和奖励力度,发挥好导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导师和导师组在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科学研究、课题指导、学位论文指导、质量控制等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导师和导师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自主权,向导师尤其是导师组赋权,逐步扩大导师组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管理中的自主权.4.建立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把学科资源、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研究生教育资源,建立学科、科研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互动共享机制,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实现这个目标,一要理清学科资源是什么,盘点清楚有形载体的学科资源,如经费、科研人员、仪器设备等,以及无形载体的学科资源,如学术精神、学术文化氛围等;二要建立有效机制实现学科资源向研究生教育资源有效转化,首先把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方向与重点学科、科学研究方向一体化设计,形成重点学科、科学研究支持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发展反哺重点学科、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在核定招生计划时,通过增强加权系数,向重点学科倾斜,向承担省部级重点课题并有充足经费的导师倾斜,让学科资源、科研资源转化为研究生教育资源;四是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建立导师与研究生双向自主选择平台,发挥好重点学科领军人物、优秀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增强研究生培养的积聚效应,以实现学科资源、科研资源与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5.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养成和管理
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是构成大学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4大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其以求真、求善、求美为核心的文化内核是国民素养共通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涵养学术精神,学术精神维护学术道德,二者是相互支撑的.研究生作为国民教育系列金字塔结构中最高层次的青年群体,理应成为国民道德素养提升的引领者、示范者,养成高尚的学术道德、良好的学术精神是承担这种社会责任的基础.培养出有才无德的人既是大学的悲哀,也是社会的祸害.
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一靠教育,二靠管理,从细节做起.首先,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认知水平,制定学术道德规范,制定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格式、撰写、评审、答辩等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让研究生知道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内涵、标准、要求是什么.第二,要把树立良好的学风、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造假、养成正直诚信、恪守
关于道德教育类论文例文,与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改什么?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