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六大原则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工程师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六大原则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工程师及实践教学及工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工程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培养和提高工程的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任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程能力应遵循复合性原则、人本化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和拓展性原则等.
关 键 词: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六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56-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工程能力的培养既包括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设计、制造、运行、施工、开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又包括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环保、竞争、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卓越计划”把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笔者结合宁波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情况,提出以下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应遵循的六大原则.
一、复合性原则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对各层次工程人才分别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要求,其中的重点是对各种能力的要求,而各项能力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完成的.因此,“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必
工程师类有关论文范文集
在当今“知识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工科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不可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所有科技知识.只有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生成扎实有用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强调基础性,加强公共基础课和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建设,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深化综合性课程和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另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学科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重大工程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因此,工程教育必须对单一狭窄的专业化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出各学科综合交叉的特点,打破学科界限和院系壁垒,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树立多元综合的大工程观,以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的工程人才.
我校遵循“厚基础、宽口径、交叉融合”的复合性原则,对课程进行设置,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占总学分的30%左右,工程基础类课程占总学分的40%左右.参照“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设置跨专业课程及学科交叉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
二、人本化原则
在“卓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强化人本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人本化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为此,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上.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我校不断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推行传统教学与学生合作性学习、快乐学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其他各类专业课教学中,实施了教师团队化的协同教学,采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分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的新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知识获得的过程成为工程能力培养的过程.另外,学校还采取了诸如降低总学分、压缩必修课程、设置特色学分、性质相近课程可抵换选修课学分等做法,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个性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工程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个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应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能力提升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按个性化发展需求选择专业方向,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自主发展个体专长;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我校坚持“以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实施学分制改革,建立了弹性学制、选课制、免修免听制、主辅修制等制度,举办了卓越数学实验班、卓越英语基础班和提高班等,实行基础课的分层教学,并针对特长生、兴趣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优秀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开展学生评教等活动,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
该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775062.html
三、实践性原则
工程的社会性决定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工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工程师是从事这种造福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工程教育在本质上也应具有实践性.能力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教学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首先,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加强对实验、实践课程内容的改革.如淘汰陈旧过时、起点过低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研发,在实习企业或教师的工程项目开发中,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程运行与技术开发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其次,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类,是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保障.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与行业企业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工程实践的渠道.学生只有到企业中去实践、去学习、去锻炼,才能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应重视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同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
工程师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六大原则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