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生活德育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德育新注释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活德育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德育新注释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活德育及德育及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活德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德育是永恒的话题,但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会有所更新、发展,随之而来的方式方法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德育不仅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目的和生活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互动过程.那么,学校德育该怎样适应这一转变呢?

德育新注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活德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变课堂德育为生活德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然而,我们以往的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一般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进文本”,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要,显得过于成人化、政治化和模式化.因而,德育生活化是现代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品德课标已明确地指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因此,“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现代德育的首要特征即为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源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的主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带着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生活,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生活德育要让课堂走向生活.教育“回归生活”,吸引了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生活的教育价值.但是,这还不是教育“回归生活”的真正含义.教育“回归生活”的真正意义还在于:要高于生活,要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将品德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植根于生活世界,整个教学才会盎然“生”机,德育才能具有深厚基础的强大生命力.


本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775669.html

二、变高尚德育为平凡德育

这一转变恰恰道出了现代德育过程是虚假、空洞,还是真诚、实用.也道出了德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远离儿童生活的“成人化”、“理想化”的内容取向,还是为贴近和深入学生真实生活的“儿童化”、“日常化”的内容取向.

通过德育培养出品格诚实的人,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真诚愿望.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确实不自觉地培养出了不少两副面孔的人:想&#

关于德育新注释的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生活德育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30340;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言不由衷的作文,口是心非的讲演等.造成这种“远大空”恶果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德育过程的真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诚实.

特级教师支玉恒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他是我的朋友》一课的结尾时,他这样引导学生:“阮恒很害怕,是因为他以为要把自己的血全部输完,他就要死了.但他还是坚决地给小姑娘献血.”老师说:“学到这里,你们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个勇敢的孩子.”“是一个舍己救人的人.”这时老师又说:“太高大了吧?快成革命烈士了!”学生马上反映说:“是个善良的孩子.”教师及时引导:“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的心地好不好?(生答好)对,是一个善良的、心地很好,注重友情的孩子.有这些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说舍己救人这样高大光辉的词儿,实实在在就行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大可不必向学生讲明高尚的,远离他们生活的崇高品质,而是要帮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替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日常规范,实现尊重儿童和积极引导的统一.

三、变知识德育为行为德育

有这么一则令人沉思的新闻:在一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大抽查之前,大队部要求每班每人必须熟读并背诵《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守则》,以应对大检查.试想这样的学生会有好行为、好习惯吗?这种方法只能让学生停留在道德的认识上,他们甚至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涵,更不用说用它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了.这样的德育只能使老师成为其“道德的法官”或是“道德的大使”,学生也只能成为德育知识的大容器.

当今,我们的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行为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他们不再只是讲解教科书上的道德知识,而且还要认真研究儿童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努力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行为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还知识以生命态.

行为德育具有具体性,它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要求,变为具体的行为实践.如在学“上下楼梯靠右走”一课时,先讲清上下楼梯靠右走的道理.然后讲清要求:那边是左,这边是右,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奔跑,不停留,按着次序慢慢走;不做游戏不搭肩,道路通了多安全.接着,教师让小朋友认识“左”和“右”,再示范靠右走的动作.小朋友明白要求后,再排着队伍走楼梯,进行实地练习.这种先讲后练的做法,好处是让学生明白了要求再付诸行动,可以在行动一开始就走上正轨.

学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实践,学生难以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难以使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品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四、变共性德育为个性德育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宇宙(夸美纽斯语),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独特个体,每一个特殊的内心世界给予充分的理解.而不是用一个标准,一种态度和方式对待所有学生,抹杀其独特性.


怎样撰写生活德育学位论文
播放:39887次 评论:7265人

因为学生都会有自己特有的个性的.作为教师应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要有的放矢.弘扬个性是现代孩子的天性.不要再现这样的情境:我们知道的,老师还讲;我们不知道的,老师反而不讲;我们不愿听的,老师总讲;我们想听的,老师反而不讲.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科学的德育就应该是“因势象形”的根雕艺术,德育“根雕”艺术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屏弃思想教育的“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变共性德育为个性德育,说到底,就是少一些标准和模式,多一些个性和创造.

五、变规范德育为情感德育

知识的学习强调理性的一面,但品德内容,品德知识内涵的学习却要“深入人心”.虽说学校里专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规范德育.但这种专门组织的德育活动有明确的教育人的意图,而且规范划一,因此它们容易招致来自学生中的反抗.

情感德育要求&#

1 2

关于生活德育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德育新注释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师德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 论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

小学语文教学著作

小学语文教学反馈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程视频

物理教学论文题目

幼儿园高效课堂论文

高三生物教学

德育新注释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