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本,与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工作相关论文的格式,关于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工作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儿童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工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综述
1.问题的提出
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缓解农业生产的内卷化以及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动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公平等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正功能.[1]但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度性约束,在经济理性的考虑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往往是以个人为单位,呈现出经济行为脱嵌于社会系统的特征,与早发国家农村人口流动以家庭为单位显现出较大的差异,由此派生了一系列国别性社会问题,其中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是问题之一.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父母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替代功能发挥和应对机制的衔接不畅势必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形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引发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2]正因为如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2.文献综述
现有的研究多半是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但这些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研究多半强调研究者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留守儿童自己的身份参与和意见表达,多半将留守儿童看成是负面的、功能缺失的、需要被管理的对象,所提出的对策往往也是从管理者和决策者的立场出发,这种价值取向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儿童自身优势的发掘和利用;再比如研究多从宏观外在因素出发,缺乏对影响留守儿童的内在因素的考虑.在对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提出的对策中,研究者大多是从国家、制度、社会、学校、家庭等宏观外在因素着手,强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经济、物质上的补偿,而加强思想、道德、心理上的教育,施以制度、政策、法律上的倾斜保护显得缺乏针对性.
本研究通过社会调查等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切实可行的操作范式,验证其效能.通过实验法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理论和具体方法去弥补现有范式所存在的缺陷的可行性,以期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自身主体性、农村社区优势资源的发挥和整合.
二、研究的基本假设和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淮南、黄山、合肥、阜阳四地农村在校儿童对象1000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3份,有效问卷913份.并选择教师、家长、学生、地方教育管理者50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通过量表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测验以便于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量表主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儿童学业不良调查表和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三、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1.教育理念的问题视角,服务主体的被标签化和被污名化
无论是媒体还是社会管理者,对留守儿童都存在着明显的标签化和污名化倾向,并多半伴有较为消极的刻板印象.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留守儿童印象的语义差异量表,调查社会普通民众对留守儿童的评价,调查显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评价普遍比较负面,详见表2.
这和本研究前期所做的文本分析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具有惊人的重合性和相似性,这也是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这必然会影响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具体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造成留守儿童的负面自我实现,而这恰恰是不能被调查数据所证实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Spss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学习成绩、不良学习行为的发生概率上,还是在心理健康的评判上,是否留守与负面结果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种标签化的机制通过传媒舆论、文本、学校的隐形课程以及教师的态度等因素而不断被强化,势必造成不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方式.
2.留守儿童教育延续性缺乏,教育正向社会功能发挥不足
根据社会系统理论,教育作为主要的维模机制和社会体系的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强化的关系,它为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论证和说明、为经济系统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资源、为文化价值的传递提供主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正向功能.但在大学扩张和就业压力攀升、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乡村教育质量下滑等现实面前,教育所应发挥的促进社会流动、改善社会地位等正功能不断地在经济撒旦的魔方前被解构.[3]教育无用论越来越被社会上的人,尤其是农村居民所认可.这一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同样有着深刻的表现.从调查数据看,有43.2%的留守儿童父母认为,子女接受完初中教育即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初二以后就存在着明显的是否继续接受教育的分化.主体性的缺乏必然会造成学习行为上的差异,并被直接反映在升学率上.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社会工作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3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3.社会资源缺乏系统整合,相互衔接不畅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在一定的场域环境下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分工的大背景下,其功能和目标的实现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需要它们之间的相互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正常功效.调查发现,目前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主要集中于家庭功能恢复、学校教育强化和深度化、宏观政策立法和制度改革等方面,而忽视了发挥社区、文化、舆论传媒及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即使是家庭功能恢复、学校教育强化和深度化、宏观政策立法和制度改革等主张往往也是缺乏相互之间的衔接而各自为政,对其功能假设也缺乏事实的验证.举例来说,对家庭的功能恢复,目前的政策导向无外乎通过发展地方经济让家长回流,或者改革二元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这些政策从本意上来看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评判性但却缺乏实际操作性,忽视了教育体系社会嵌入的属性和现有系统的制度性约束,忽视了农村社区优势资源和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和开发.
4.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留守儿童教育缺乏公正性
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不合理性已经得到学者们的一致同意,但对于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在分享有限教育资源上的不平等性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教学点的设置、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还是学校的隐性课程设置、受教师的关注程度等都呈现出对留守儿童不利的特征.农村教育的许多制度和政策设计通常是以家庭健全的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对象的,往往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存在和现实.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可行性及介入方法
该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782750.html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工作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主体实
![关于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image.asp?http://www.jyb.cn/xwzx/jcjy/sxkd/W020061129509437861328.jpg
)
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本
1.社会政策方法
在理论层面充分研究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社会政策环境和制度性约束,对其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背景下,通过调查了解儿童、学校、家长、监护者等利益攸关者的需求,尤其是要从发展主义的视角,评判儿童的需求.分析具߮
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本,与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