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基础教育与教育的基础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基础教育方面论文的格式,关于基础教育与教育的基础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基础教育及经济学及行为艺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基础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00年后的“头悬梁”励志行为最终成了“教育行为艺术”,湖北某中学这个吊瓶班,最后没有人考上一本大学;2012年8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某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说,炒菜的时候如果时间过长,盐会分解,然后只剩下钠;2012年8月6日,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国家发改委专家杨某说,中国的民族复兴指数已经达到62.74%;同样是2012年的8月14日,著名经济与社会学家秋风率领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等
以上本文写作当月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可能是学者们的“行为艺术”,有些则确实是缺乏常识.然而无论如何,这些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拥有名校专家教授抬头的基础性出格举动绝非偶然.
当我们为华人也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而自豪,甚至自诩基础教育“赢在起点”的时候,如果经过冷静分析不得不承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越来越不是我们这个60多年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而我们面对的更加残酷的现实也许是: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公民、专家、教授所犯的错误越来越“基础”,越来越远离常识和应用.也许在信息压力面前,人容易体现出来的素质不是他受到多少优质的高等教育,也许基础教育的底子,更能够本能地表现出来.
有些人生阅历的中年人都会体会到,一个人,在不同的压力面前,所体现的道德水准和选择是不同的.信息社会,面临不同的信息压力信息工具,接受过不同基础教育本质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能力与情商也是不同的.有的时候,任何人之间的差距在信息压力面前会顷刻被打回基础教育的原形.
对于中西的基础教育的看法,即使是名人名家,看法也大相径庭.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2011年6月22日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怀有深厚的感情地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国外扎实.”而菲尔兹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邱成桐在2006年11月却给中国的基础教育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对于这些现象,华南师范大学的王红在通过对范德堡大学的合作以及中美校长9次互访的系统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在终点输了,在起点也不见得赢了!”“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不如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也不见得就比美国高.”“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究竟应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更犀利的说法是资中筠女士在香港表达的:“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就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中国的人种都会退化.”
培养什么样的基础
那么,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的信息压力面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基础?什么样的能力和什么样的情商呢?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教育背景下孩子,就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来说确实比同龄美国孩子要好.如果进入中小学的课堂我们会发现,美国8年级的程度,还不如国内小学5年级.正是由于这个事实存在,我们很多人认为:“我们虽然输在终点,但是我们曾经赢在起点.”
事情果真如此吗?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基础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3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我自己的女儿就在美国读高中,初中毕业来到美国上课的第一天就遇到巨大挑战:没有班级和固定的课堂,小班的教学更是探究性的学习,刚来的中国孩子与其说不能融入美国课堂,更应该说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
美国的高中就有经济学和微积分,更重要的是,有些孩子使用的问卷处理方法和软件,是我在国内的研究生毕业时还不能掌握的东西.到了考试,确实是华人孩子沾光,多数公立学校的华人的孩子分数很高.但从以上事实我们看出,我们陶醉于的基础教育优越
基础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
卡内基梅隆大学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决策管理专家赫伯特·西蒙密不可分,西蒙说:“什么地方都有两种人,一种是博学的人,一种是有想法的人.”西蒙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在校期间,西蒙的分数只有一门A,而且这一门还是拳击.但西蒙代表了美国很多人的学习思路.而2011年在美国也引起巨大反响的“虎妈”,是典型东方式的学习思路.
在过去的100年,东方的思路和西方的思路各有千秋,做出科学巨大原创性贡献的更多的是西方基础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而支撑这种科研的更加“基础”的人员,却离不开大量的华人、印度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如果今天的美国大学把以上的东方人撤离,大学也许不是今天的样子.然而,“基础”的作用,在信息压力时代,还是一样的吗?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785075.html
华南师范大学的王红教授说:“尽管中国的中小学生为学生奠定了很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未必是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学习的必需基础,相反,过多过重的知识学习,常常会压抑和挫伤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就拿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创新人才培养来说,很多研究已经表明,创新所需要的基础,并不是知识性基础而是美国中小学特别关注的好奇、探究、兴趣、质疑等为核心的能力性基础.正如《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不是出研究成果的主要因素’,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是进行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思想条件.”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中小学较好地履行了它们的“基础”功能,学生的基础不是“弱”而是“强”.
王红说得极对,如果从信息压力的角度进行补充的话,在过去如果掌握基础知识的人在团队中还有“基础性”的作用的话,在信息社会中,这种“基础性的作用”很快就会被网络和云(采用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的软件平台)所替代,也许用不了多少时间,东方式的“基础科研人员”,将逐渐退出美国的高校和研究所,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中国的人种都会退化”之说并非危言耸听.
举一个能力的实际情况.目前中国有很多的留英大学生,然而申请到美国的著名高校就不那么容易.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没有完全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但社区志愿活动、科研等都纳入各个大学的录取考量指标,因此中国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比较难进入美国高校.我认识一个美国的高中生,自己花了一年时间去到农场收集芦荟、到化工厂去加工,到实验室去分析,写出试验报告,应用效果.这个课题的目的是什么呢?说来好笑,是《证明在家里面也可以制作美容保健产品》.这个学生最后被一个学科排名
基础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基础教育与教育的基础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