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相关论文例文,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审视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审视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教育哲学及自然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文章从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分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博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并存三个维度对高等教育质量观进行哲学审视.高等教育质量观演变过程中的这些哲学思想基础并不仅仅是依次发展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存在发展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必然呈现多元格局.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质量观学术本位社会本位价值理性工具理性
[作者简介]刘建佳(1976-),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湖南株洲412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通识教育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XJK011CGD039)和2009年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项目批准号:湘教通[2009]321号,项目编号:222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23-03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所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由于探讨的角度、方法以及立足点等的差异,便形成了诸多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派生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无论是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分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博弈,还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并存,高等教育质量观演变过程中的这些哲学思想,它们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可以在它们之间寻求张力与和谐;它们也并不仅仅是依次发展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存在发展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必然呈现多元格局.
一、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分歧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把高等教育哲学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派别:认识论和政治论.这不仅反映了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和演变进程,也是产生不同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基础.
1.认识论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学术本位.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学所遵循的是知识与学术本位的认识论哲学,普遍学问和高深学问是其所追寻的终极目标.与此相对应,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价值诉求也就指向知识传承的广度、学问发展的强度和学术探究的深度.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高深学问”的篇章中指出:“随着像德国大学一样重视研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高等教育开始主要以认识论哲学作为合法存在的根据.”①英国的红衣教主纽曼认为大学是保存和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它的目的不能是功利,而是传播永恒真理.德国的威廉·冯·洪堡把大学作为一个从事纯学术的机构,它的主旨在于探寻真理而不是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总之,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只应当确立一种理想而崇高的目标——学术.这种主张充分表达了他们以学术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科学而达至修养”为其质量标准.
2.政治论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社会本位.当代大学已经走入社会中心,成为具有教学、科研、服务等多种职能的社会机构.显然,与此相对应,认识论哲学已不能再完全涵盖大学之所有本体职能.也就是说,知识真理、学问发展已不再是大学的唯一本体需求,这种需求已趋于多元化.这样势必出现一种局面,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受到严重冲击与挑战,新的哲学视角、新的逻辑生长点呼之欲出.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点认为,大学对高深知识的探寻并不仅仅是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是因为它对国家、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当高等学府卷入日常生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确定目标和如何行使权力来实现这些目标的争论.而这些争论自然具有政治性.”②“威斯康辛思想”就是这种观念的集中体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查里斯·范海斯(CharlesRichardVanHise)认为:“大学应为社会服务”“州的边界就是大学校园的边界.”③也就是说,大学不再单纯是“象牙塔”,而是越来越直接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冲击了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使大学不再远离世事尘嚣,这种思想也重新拷问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学术本位并不是唯一标准,社会本位的质量标准迸力而出,日益盛行.
3.两种质量观的冲突与融合.高等教育哲学的认识论与政治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高深知识为大学的核心价值追求,这种“高深知识”的主要特征体现为:“理论简洁、解释有力、概念文雅、逻辑严密”;后者以寻求教育为国家服务为目的;追求“经世致用”,力求“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强国富民”.与此相对应,认识论与政治论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大学的独立性,认为大学应独立于社会之外,不受外界影响,所以其评价标准也就必然与高等教育内部相适应,知识性、学术性就是其评价的基本要求;后者强调大学与社会的互动性、交融性,认为大学应该置于社会之中心,以社会评判标准为其旨归,所以其评价标准也就必然与高等教育外部相适应,这样,满足多元利益主体多元需要的程度就成为大学评价的基本标准.所以,它们之间的冲突在于:一方想方设法去摆脱社会影响,意在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另一方却主动适应于社会,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
有些学者认为追求高深学问和满足社会多元需求是水火不相容的.霍夫曼认为:对诸如什么是最好的社会目的和如何运用权力来实现它们等问题表示态度,迟早会歪曲和干扰学者研究的客观性.④而霍姆斯认为经验而不是逻辑才是法律的生命.无论它的逻辑是多么无懈可击,我们也不能完全墨守在大学的逻辑范围内.⑤其实,我们不一定非在两者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高等教育是多元主义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应该是多元的.
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却不能盲目迎合社会的需求.事实上,当代大学推崇政治论哲学,德鲁克提出“大学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⑥这种政治论哲学盛行的结果,不可避免地把衡量大学质量标准带入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境地.这时,学者们又开始呼吁大学的本性回归,坚守学术之精神.“学术体系一定不能完全变为商业性质,不能仅仅生产文凭和知识.我们希望政治化永远不要发展到教育和权力不分的地步”.⑦对于现在的大学来说,这两种质量观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也不应有严格意义上的时空限制.他们的冲突可能可以从大学分型中找到部分答案.研究型大学追求学术本位的质量标准;教学型大学追求社会本位的质量规格.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博弈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概念,价值理性是指把个体内在的价值需求满足作为个体目标的行动意向,而工具理性则是把不断获取外部的既得利益作为行动的基本指向.两者的主
高等教育相关论文例文,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审视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