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家庭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家庭教育方面论文格式,关于家庭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家庭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是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家庭教育又是现代教育最为缺失、特别薄弱的环节.因此,引导全社会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从小接受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
关 键 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21—03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长则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一个人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的重要性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青年学生寄予厚望.青年学生只有大力提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增长才干,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结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的厚望.然而,实现这样的目标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了解,当前我国有半数以上家长从未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察觉子女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有相当数量的家长面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如果让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
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大量资料表明,现代社会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有的人能化危机为转机,重新调适和认识自我,提升自己驾驭情绪的能力,用足够的勇气面对挑战;有的人则知难而退,采取“委曲求全”的心态逃避竞争,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丧失工作的动力,平庸一生;还有的人化危机为坟墓,不能积极悦纳自我,迷失人生方向,丧失起码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导致退缩、堕落.所以,没有良好知识修养、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和人格素质是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的紧迫性
(一)现代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
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曾说:“我们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既不是政治思想问题,也不是品德素质问题,而是由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承受问题、心理不平衡问题以及心理失常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环境适应问题:学生进入大学后,吃穿住行等方面都需要自主独立完成.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不适应新的校园环境,有的不习惯集体住宿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内心或多或少感到惶惶不安,进而出现苦闷、孤独、没有安全感,这在应变能力较差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2.学习心理障碍:在校园中,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从自我的实际制定学习目标(或高或低),造成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学习缺乏自觉性、计划性等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成就动机和自我期望值普遍偏低,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长期下去,都有可能产生紧张、焦虑及严重的自我否定心理障碍.
3.情绪心理障碍: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通常将情绪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而这些情绪总是同人们的需要和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文艺体育等特长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得到集体的认可,心理得到充分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满意、愉快和快乐的情绪体验;如果评优评先、入党等愿望、需求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就会产生不满、焦虑、自卑、抑郁、愤怒、压抑、甚至产生狂躁的情绪;如果面对亲人病故、家庭变故、自然灾害等环境和境地时,就会产生恐慌、畏惧、悲凉、哀叹、孤僻、冷漠的内心感受,甚至产生偏激的自杀行为.
4.对身体外形的困惑: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自己的外在形象的关注超过了任何一个生命的阶段.他们对自己身体的一些性机能的成熟既感到欣喜又常常表现出忐忑不安,冬天穿得特别少为了俊俏,夏天穿得特别多为了遮羞,还特别爱照镜子,爱量身高,爱称体重等会十分担忧自己的身高不能达标,会十分怀疑自己的外形不能被他人接受,每天都很关心一个问题:我是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男子汉或靓女,甚至为此陷入痛苦,在行为上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闷、离群、学习积极性受挫等问题.
5.人际交往障碍: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睡眠,其余时间的70%以上花在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上.对于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保持个性健康和拥有幸福生活的必须的前提.但是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怕见生人,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学生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学生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同时,大学生接触社会比较少,自身经验缺乏,受到冷遇时,就觉得难以融入集体社会,从而导致困惑和迷惘增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学生处于集体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正义感、幸福感、富有同情心等正向情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同时可以专心地去做事情,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社会变得安定和谐.
6.性心理问题:由于在性发展成熟之前,未接受系统的性生理卫生和性心理卫生教育,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月经和遗精生理问题上感到惊恐和不安,对自己的思春行为迷惑不解,把个人的性冲动、性欲望等看作可耻的事情,急切地渴望从报纸杂志、影视文学中探究人类性心理的奥秘.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青少年出现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二)目前家庭教育不科学的管理方式
世上本无差生,如果属于“差生”的话,那根源不在孩子本身,而在“教的人”——家长、教师、成年人.
1.娇宠型.这种家庭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子女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上,对子女溺爱娇惯,衣食上爱护有加,精神上教育不足,心理健康上漠然处之.结果造成孩子思想上追求舒适安逸,形成自傲、任性等不良个性,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容易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2.专制型.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不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子女的正常活动和要求加以苛刻的限制,不让孩子独立地观察、考虑、处理问题,每天表情严肃,极少微笑和表扬孩子,对孩子的过错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具体原因,非打即骂.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极容易形成被动、胆怯、冷酷、粗暴、反抗等不良心理特点.要么变得在家乖乖老老实实,要么变得在外撒谎、捣乱、欺负他人,甚至走向犯罪的现状.
3.期待型.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家长硬性把自己没有实现和达到的所谓的人生目标,或在社会人群中的面子问题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考上重点名牌大学.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强迫子女去做他们难以做到的事,如果没有达到家长&
家庭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家庭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