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有关论文例文,与学前教育中的闽南语教学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学前教育有关论文提纲,关于学前教育中的闽南语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前教育及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前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闽南文化面临传承困难,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有义务教授该专业的学生学说闽南语,了解本土饮食文化和风俗人情,让她们将来在工作
学前教育有关论文例文
关 键 词:学前教育闽南语文化童谣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发展,多元化地域文化有所减弱,甚至有的已经流失.二三十年前不经意都能听到广为流传的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如今已销声匿迹,能够吟诵出整首闽南童谣的年轻人寥寥无几,更别说孩子,他们甚至连闽南话都说不好,对地方风俗的了解也不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看着传统文化消失,我感到心痛.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3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现代年轻的父母都是新一代的独生子,他们重视普通话和英语,日常交流很少讲闽南话,想让他们教孩子闽南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幼儿教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如果她们对闽南文化感兴趣,就能起到传承作用.可惜我市没有独立课程,让学前教育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她们掌握的闽南文化知识不多,闽南文化只存活在老一辈的心里,如果不拯救,这些传唱几代人的闽南方言童谣就会逐渐消逝,这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就会濒临灭绝.
我们应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闽南文化传承者,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她们将来在幼儿纯洁的心灵深处播下美好的种子,使幼儿在本土文化的熏陶下,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成为21世纪爱拼才会赢的新一代闽南人.
结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方面教学生学闽南语.
一、编辑简单校本教材,做到有本可依
泉州地区没有统一的闽南文化教材,因此我们立足本土文化,着力构建校本课程,努力挖掘本土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资源,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让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与弘扬,让学生做到有本可依.教材中主要包含三大块知识:
1.闽南童谣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在韵语与平仄的节奏上充分体现闽南语的精髓,内容上融入闽南方言的词语、俗语、闽南历史等,简单有趣,朗朗上口,极具童真趣味.它是闽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而且处处体现着闽南人的生活气息,是闽南地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
童谣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把这部分作为重点,我对网上400多首童谣进行精挑细选,根据内容的深浅、篇幅的长短、儿童年龄特点进行分类,从中选取大约一百多首并整理成教材.在课堂上边教边唱,学生兴趣浓厚,诵读声此起彼伏,嬉笑声不绝于耳.她们会利用课余时间一唱一搭,教室中随时会飘出“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等”“火金姑,跤落涂,坐我船,拍我鼓等”等经典童谣.
2.闽南俗语谚语,是群众所创造的,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它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诙谐有趣.央视名嘴宋英杰对此大加推崇,认为有些谚语”放之四海而皆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我从网上挑选1000条俗话谚语,并根据内容分类整理:如(1)民间气象谚语“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干冬至,湿年兜.(冬至与春节晴雨反相)”、”七月厚风台(农历七月台风最多)”等.(2)“食”的养生:“腌腌吃”“旺旺”大:食循,较好食(火君):冬节有食补,春来会打虎:食补值睡补冬:食菜头食姜,免请医生免烧香.(3)老人家:老人食麻油―闹(老),食老三项歹,见风流眼屎,说话会答歹,放屁兼漏屎.当学生读到这些俗语时,笑声不断,兴趣浓厚,放假回家学生还会主动收集农村失传的俗语,遇到合适的场合还会派上用场.学生惊讶,这些俗语谚语对生活概括得很贴切,是经验之谈,闽南居然有这样好的地方文化.
3.节日的习俗.我通过网络和农村老人了解每个节日的习俗,并把每个有特色的闽南节日习俗整理成册,在课堂中讲授.如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划龙舟外,闽南还用煎堆补天,吃梧桐叶包的酵果,小孩当天还用艾叶烧水洗澡――预防夏天长痱子,家家户户为了辟邪还在门窗上挂榕树叶.端午节有的吃有的玩,同学听完这些习俗普遍感兴趣.七月初七,在闽南当天要吃“糖果”(用糯米粉加糖制成,还要洒些花生末),新生儿要做“新契”,就是新拜“七娘妈”为“契母”.在“七夕”,还要解去新生儿在端午节系于手腕上用五色丝线搓成的“续命缕”,将“续命缕”和香粉作为一包掷置屋顶上.到十六岁那年的“七夕”要“洗契”.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胭脂、花粉、鲜花等物,用红髻索捆扎起来,抛上屋檐顶,责罚喜鹊衔送到天河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会牛郎.学生对这些民风民俗都很着迷,表示传统特色民风民俗不能在这代人断链,要延续和发扬.一位美国人类学家说:“假如你失去一种文化,你虽然不一定会失去现代化,但你失去的却是一整套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
二、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方式,摸着石头过河
泉州学前教育专业不把闽南语教学作为独立课程,我也没有学习参考的对象,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校没有设置该课程,安排专业老师授课,我就利用第二课堂时间给学生讲闽南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对授课内容兴趣浓厚,好学乐学.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看视频动作,听标准发音.对一些特殊名词进行解释.我校学生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教学童谣俗语相对简单,学生学的速度也快,一教即会,不存在语言沟通困难.但随着时间流逝,闽南许多名词古今叫法不一致,不同地方的称呼也不一样,如“漂亮”在闽南称“水”、“水茫茫”、“好叫”、“演岛”,我根据童谣俗语的内容选择.教唱童谣关键是解释几个词的含义,这几个词会了,学生就掌握了.如《老鼠仔》:“老鼠仔,钻壁空,一暝不困,蛲蛲动,一只一只想偷食,人人看见都卜掠.”歌词中,我重点解释:一暝:一夜,蛲蛲动:到处乱窜,掠:抓.利用网络了解答嘴鼓、高甲戏、快板、顺口溜、民间风俗习惯等闽南文化知识.其次感受闽南风情.因为学生来自不同乡镇,我们让她们带来家乡食品:双糕润、酵果、米、肉粽、炸枣、麻糍、春卷、麻枣、碗糕等.要求她们先了解整个制作过程,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操作细节.通过品尝实物,很多同学回家还和家长动手制作.最后收集材料.鼓励她们深入生活,到农村寻找闽南文化的踪迹,探访闽南古大厝,听闽南民间故事,看梨园高甲木偶戏,讲闽南五色话,吃闽南特色小吃.有的学生还找到淡出历史舞台的物品,如石磨、蓑衣、油纸伞、竹蒸笼、竹火笼等,并拍成相片,整理成册与同学共赏.在班级营造语言环境,提倡用闽南语交流,组成闽南语兴趣小组,组织同学根据童谣内容设计表演动作.编排《天黑黑》、《扒龙船》、《挨砻挨欺》等节目参加文艺汇演.
三、教学效果
我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幼儿教师,据她们的介绍,她们在幼儿教学中会讲一些闽南文化知识,教一些经典的闽南童谣俗语,动手做一些简单的食物,让幼儿带回家给父母品尝,鼓励幼儿用闽南话交谈.本来有近六成的家长反对孩子学闽南语,担心教闽南语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普通话发音,但事实证明它能够促进幼儿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当孩子和爷爷奶奶手推着手,一起唱:“挨砻挨欺,杀鸡请舅舅,舅舅吃不完,请客鸟――”那熟悉的旋律又奏起来,我们仿佛回到渐渐远去无忧无虑的童年.
闽南语是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它本身是闽南地区、台湾地区的方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面对普通话推广普及的冲击,闽南话正面临边缘化,如果不加以保护就有可能消失.厦门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传承保护闽文化&
学前教育有关论文例文,与学前教育中的闽南语教学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