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电化教育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电化教育发表论文,关于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化教育及国防教育及教育技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化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其诞生、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外界社会历史背景.内部因素: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延安民众的教育需求是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电教专业人才奔赴革命圣地和电教设备的添置是其诞生和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外部因素: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国防教育的实践需求是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

【关 键 词】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左翼电影运动;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8-0010-04

中共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直接领导下最早诞生的新中国电教事业.它为新中国的成立、电教机构的诞生与电教功能的发挥、电教人员的培养与民众电教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电教事业的发展等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探寻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成因、总结延安时期电教实践特点、作用,对于完善新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和中国电教(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史、指导当今电教(教育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也不例外.

一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孕育的社会背景

1 历史的选择: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

1935年10月19日,经过长达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终于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吴旗镇.创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开始领导和指挥全国军民长达13年的艰苦卓绝战斗革命历程.从此,延安这座历史上的边陲重镇,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成了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了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成了新中国诞生前的政治、军事、行政、经济、教育、文化等的中心.新中国诞生前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在延安完成.当时虽然条件艰苦,但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能够意识到利用电影、广播等电教媒体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启迪民众、培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显著作用,对党的电教事业在人才引进、设备添置、机构建立、活动开展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新中国党的电教事业在延安诞生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化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 民众教育需求:延安时期电教诞生的社会背景

选择陕北作为党中央的落脚点是主客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然而,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经济落后、文盲遍地,自然环境恶劣.

20世纪3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只有各县在主要城镇设立的初等学堂及榆林中学、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米脂中学三所中学.如此规模的教育事业与近二百万人口数量相比较,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是非常落后的.据有关数字统计看,文盲的比例竟高达90%以上.抗战前,边区人民深受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欺压盘剥,加之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是“全国最黑暗的地区之一”和“最荒凉区域的中心”.在广大的农村,只有“乞讨之乡风,而无求学之村俗”,使得“边区是一块文化教育的荒地.学校稀少,知识分子若凤毛麟角,识字者亦极稀少.”事实上,边区“许多贫苦的农民,简直是几辈子不识字.”显然,如此高的文盲率与陕甘宁边区当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格格不入的.自从党中央到达陕北,陕甘宁边区便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全国其他根据地建设的楷模和榜样.因此,如何提高边区民众的文化素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本质和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真实嘴脸,展现八路军英勇抗日的可歌可泣英雄形象以及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从而唤醒边区民众的抗战热情和信心,开展国防教育和民众教育;让边区民众了解共产党、理解党的政策,坚定跟党走,成为摆在党中央领导人面前的紧迫任务.


如何撰写电化教育硕士论文
播放:23570次 评论:6168人


这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842604.html

针对当时边区民众教育现状,周恩来及时提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电影(教育事业)”,用以“打击敌人,教育人民”.可见,党的领导人不仅重视边区的民众教育,更将教育的目光投在了当时最先进的教育方式上——电影教育.正是这些电影教育意识的萌芽,以及党的领导人对边区电影教育事业的密切关注、重视和大力支持、身体力行,开启了边区电影教育实践的大门,夯实了电影教育(电化教育)事业在边区诞生、发展并不断壮大的政治基础.

3 电教专业人才到来:延安时期电教诞生的人力资源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时的延安是各族人民向,庄的圣地,成为“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到延安去”成为当时一切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万里海外,像潮水般地奔向延安,很快在全国形成了“天下人心归延安”的壮观景象.一时之间“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然而,要到达圣地延安,是十分不易的.李佑军在《奔赴延安探析》一文中

关于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电化教育论文范文数据库
总结为“三难”,即“择路难”、“行路难”、“生活难”.当时的延安没有火车,要到延安只能是步行,少则十几天一个月,多则几个月.不仅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忍饥挨饿,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国民党为阻止进步青年和有识之士奔赴延安,采取沿途设卡、特务盯梢等方法百般阻挠破坏.尽管如此之艰难,但挡不住去延安的吸引力,挡不住仁人志士、进步青年、社会精英奔赴延安的步伐.据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统计,1938年5月至8月,经其介绍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就有2288人,全年有1万余人从这里获准去延安.在1943年12月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任弼时发言时说: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无疑,这些知识分子的到来,给边区这块文化教育事业贫瘠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营养,为延安时期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资源和智力基础.

在一批批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中,就有专门从事电影、摄影行业的电教人才袁牧之、吴印咸、钱筱璋、周从初等人,他们的到来,为电教事业在延安的诞生、形成和发挥作用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当边区亟须大规模开展国防教育、民众教育的迫切要求与电教人才奔赴延安适时相遇时,新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起点——中共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便从思想萌芽走向了实践探索.

关于电化教育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网

电教论文

成教计算机专业

初中体育课教学论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

法学教改论文

特教师德征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集

教师职称论文网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