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类论文范本,与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与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类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与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社会保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就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变革、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却从大众化走向了精英化,这样一对矛盾会深刻地影响并长期主导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等特点,使得其在选择就业机会时,就业性质会由“我要工作”的生存型就业变为“我要好工作”的发展型就业.在此背景下,各方专家、学者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已由起初单纯的从数量角度破解“就业难”转向为从质量角度如何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即促进职业生涯的和谐发展和提高职业成功的概率上来.大学生就业质量本质是对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一种衡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毕业生就业现象的分析
近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诸多现象值得探讨,如:
现象一:对就业前景迷茫.“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等是一部分大学生向往的工作标准,每逢大学生踏出校门,总是能够听到一些毕业生抱怨找不到合适自己或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只能勉强先就业再择业;有的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干脆做“倚老族”,等待自己理想工作的来临.
现象二:职场“闪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过起了职场“闪离”的生活,他们因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常常在上班时间不长,甚至连应聘的岗位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提出辞职,另谋新职,被形象地称为“闪离族”.2008年一项针对北京96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后3年内跳槽率达到70%.据温州大学对学生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工作第一年跳槽率在70%左右”.近期,上海发布“跳槽周期报告”:大学生跳槽率最高,其中一位大学生4个多月跳槽13次,最短的一次在一家广告公司仅呆了4个小时.
上述现象呈现出来的问题除了社会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在目前职业非终身雇佣模式下及大学生可多元化发展的职业环境中,无论是“闪离”还是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干脆不就业,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讲,都可以认为是大学生对于现有就业机会不认同和对未来职业环境下“我想(不想)成为谁”认知模糊.大学生就业要实现和谐稳定、不盲目跳槽的基础是其对就业机会本身的认可和较高的主观满意度.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概念,一切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都会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21世纪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宏观层次上探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社会、高校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不只是个体奋斗的结果,更是政府、社会和高校努力的目标.从微观角度审视,大学生获得首次全职就业机会的质量,对于其就业的稳定性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和谐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课题组认为,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探索如何提高大学
大学生就业类论文范本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大学生就业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概念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文章有很多,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概念、内涵及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但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定义及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理论视角进行探讨,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就业质量认定为综合性概念.本课题组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从宏观上是指大学生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全职有酬工作具体状况的优劣程度;从微观上是涉及大学生首次全职就业的准备、求职、签约及获得就业机会后产生稳定主观感受的全过程的一个综合概念,具体指标为大学生签约后个体主观满意度,受家庭、社会、经济、政治及自身等多个因素影响,时间上跨越毕业前、后两个时间段(理想追踪时间为入职后一年).本文主要是围绕微观概念展开研究.
以往大学生就业质量相关研究的启示
国内外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集中研究就业质量内涵及结构,不同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例如,1998年,马维亚代表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并编制了一套衡量各国“体面劳动”的主要指标体系,其核心即为就业质量,包括就业机会、不可接受的工作、足够的收入和生产性的工作、合理的工作时间、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公平待遇、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工作与家庭生活、社会对话与劳动关系、经济和社会因素11项内容;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工作质量”指标,欧洲基金会则构建了“工作和就业质量”指标.2005年~2010年,上述3个国际组织整合建立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已在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使用.国内学者对于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如刘素华在《就业质量:内涵及其与就业数量的关系》(2005年)中提出就业质量应包括工作性质、聘用条件、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度等内容;赖德胜等在《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2011年)中提出我国各地区的就业质量指标应包括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态、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社会关系6个大维度,20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除西藏以外).
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从政府视角看,“一把手工程”的实施使得上一级政府对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已形成多指标覆盖的完善体系,人力资源市场视角下的以供需适配为主的评价体系也在诸多研究中逐步形成,而从大学生自身视角判断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尚未形成.有关学者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结论,但目前亦无统一定论.李全林在《构建高校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探索》(2005年)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应包括就业层次(客观性指标)、毕业生的主体指标(如满意程度等)两个维度的内容.史淑桃在《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2008年)中提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倾向和价值追求,把人的幸福与发展作为就业质量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基本指标为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劳动关系3个指标.李斌在《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2009年)提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由大学生就业前的主客观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服务、失业率)、就业岗位指标(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就业满意度指标(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性、劳动的和谐性、职业发展前景、社会福利保障)3个大指标,11个小指标构成.刘景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中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从微观视角应包括9个指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性、薪酬水平、享受福利待遇情况、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工作创新程度和职业发展情况;宏观视角应包括毕业生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就业待遇、就业环境、就业感受5个指标.上述概念中就业质量的考量对于大学生群体自身对就业质量的感受与评价除了主观满意度外,所涉及的指标描述较少.
本篇论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877787.html
大学毕业生是典型的知识型群体,他们就业的性质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有共性,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其就业模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
大学生就业类论文范本,与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与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