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电气工程类论文范文检索,与电气工程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电气工程类论文发表,关于电气工程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系统及课堂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气工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的推动下,结合山东理工大学“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基础和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化改革和创新研究,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其次介绍了“一强二弱,三融四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实现方法及具体措施,总结了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总的看来,通过对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教学内容优化完善,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 键 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38-02

为解决山东省高等学校面临的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学科专业结构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山东省在地方高校中遴选了一批基础型、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山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入选了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

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设立的建设目标是立足山东半岛制造业和蓝黄经济区建设,面向全国城乡电网改造升级与智能电网发展,培养具有“基础厚、能力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和学院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带动专业群等6个方面对专业进行了建设.

电气工程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气工程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专业基础及特色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前身为农业电气化专业,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改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培养具有“基础厚、能力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服务于电力及其相关企业.本专业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紧密围绕智能电网建设以及节能降耗等生产实际,形成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输电线路暂态分析与保护、现代电气传动与节能技术、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控制技术等特色优势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在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另外3个分别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由于4个专业中既有“强电”专业,也有“弱电”专业,因此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可以强弱结合,协调发展.

我国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加大了电力及其相关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山东半岛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山东“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城乡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城网、农网智能化改造升级陆续展开,对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开发、分析研究等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相关企业对电气传动与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因此需要紧密结合电力及其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行业的动态发展,不断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及内涵

根据山东省特色名校的建设要求,以及我校的办学基础和特色,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学校制订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大框架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制订了“一强二弱,三融四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强”指电力系统强电知识和技能.主要学习电机、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电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弱”指电力系统控制与通信两方面弱电知识和技能.其中在电力系统控制方面,主要学习计算机控制、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嵌入式系统、电气控制与PLC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电力系统通信方面,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融”指企业技术人员融入师资队伍、学科前沿融入课堂教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全程.其中企业专家融入师资队伍,指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举办讲座、指导毕业设计和实习,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研教改活动,学科前沿融入课堂教学,指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全程,指将本专业在电力系统故障监测与定位、智能配电与用电、电气传动与节能、特种电机及其控制、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全程.

“四化”指课堂教学同步化、实践项目层次化、课程设计综合化、毕业设计实战化.其中,课堂教学同步化,指将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基础等基础课实施“同步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实践项目层次化,指实践主要包括实验课程、电工电子实训和生产实习,实验课程由验证性加深过渡到综合性,由实验室过渡到实训中心,再由综合性发展到创新性,由实训中心过渡到创新实验室,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设计综合化,指专业课程设计内容综合2门以上课程,3~4名学生设计一个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做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实战化,指毕业设计题目紧密联系科研课题或生产实际,实行一人一题,真题真做.

三、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培养模式的基础,在对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紧密围绕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厂矿企业节能降耗的发展需求,在专业课的设置上,构建“一强二弱,三融四化”课程体系,提出以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龙头,构建模块化培养框架,[1]在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的基础上,专业课由专业公共课、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电力电子及其应用4个方向模块构成,如表1所示.表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号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备注

1专

课强电课程弱电课程专

控制类通信类

电机学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

电气控制与PLC

高电压技术

电力系统电气部分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控制原理

嵌入式系统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气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

现代通信原理

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控制

学科前沿课(1)学科前沿课(2)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方向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原理与算法


电气工程职称论文撰写技巧
播放:31842次 评论:7994人

电力系统自动化

学科前沿课(1)学科前沿课(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方向

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

电力系统柔性输配电技术

学科前沿课(1)学科前沿课(2)电力电子及其应用方向

2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体育、文献检索

3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大学物理实验、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4素质教育课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学科导论、经济学概论等

5实践环节入学教育及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金工实习

电子工艺实训、电气工程实训、生产实习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毕业鉴定

提出对“嵌入式系统基础”“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核心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对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柔性输配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R

关于电气工程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电气工程类论文范文检索
20;电力信息技术”等,开展校企共建,即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先由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基础知识讲授,再由企业一

1 2

电气工程类论文范文检索,与电气工程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案例

计算机软件教学

初中音乐教研论文

师德师风论文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如何发表教学论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

幼儿教师师德培训体会

大学教学改革论文

电气工程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