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心理健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极大地影响了其学习、生活与顺利就业.文章拟从情愫、心态、态度三个心理学维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尝试在心理调适与疏导方面探索,提出相应对策:正视现实,放平心态,正视自我,主动调整,正视挫折,敢于竞争.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疏导
[作者简介]闫金奎(1974-),男,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天津30045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26-02
生理与心理是人的生命机体活动与内心情感活动的总和,是个体生命力的体现.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拥有强健的体魄一样,已成为现代人健康难以分割的部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当今社会愈加激烈的竞争、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外界的压力大等,导致人们的心理负担不断加大,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暴躁、抑郁、自卑、脆弱等心理问题常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尤其是求职就业时,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集中阶段.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不适现象,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调适与疏导措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即大学生在考虑自身生涯发展,为获得职业做准备,或在实际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多重压力下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调查显示,大学生因就业压力造成心理问题的概率远高于一般学生群体.笔者从情愫、心态、态度三方面对问题进行透析.
1.情愫――个体心理问题.情愫一般指人的感情及本心,包括情感、情绪等内在心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自身及环境等内外部因素交互影响,致使个体情绪随情境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抑郁、自卑、惰性是最常见的情绪波动,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是抑郁.由于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一些性格内向、承受能力差,或本身性格中存在缺陷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抑郁心理.2011年,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武汉某高校先后发生三起学生自杀事件.这是毕业生心理不堪重负,因长期抑郁而导致的悲剧.在求职过程中,为抑郁心理所困扰的学生常表现得不思进取、意志消沉,或情绪低落、怨天尤人,陷入自己营造的低迷情绪中难以自拔.轻者听天由命,随波逐流,重者不堪背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选择轻生的方式寻求解脱.人人都要面对压力,在就业问题上也是如此,选择、挫折甚至失败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对人的自信心和毅力是极大的考验.
二是自卑.自卑是一种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自卑者一般不能正视现实,无法对自身价值做出科学评价,遭到挫折时,就会无端怀疑并责备自己.事实上,这种无形的压力会带来多重的内心恐惧.如果因为自我怀疑、害怕失败而不敢主动争取可能的工作岗位,那么丧失机会、坐以待毙就是必然结果.其实,某种程度的自卑心理是生活中的常态,或源于自身,或源于家庭环境,或源于外界.但如果一味刻意地贬低自身价值,总将自己与他人做简单横向比较,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与自卑心理相对,在大学生就业心理中有另外一个极端,即自负心理.自卑与自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对立面,自负者常过分夸大自己的优势,盲目自信,其本质也是自卑.二者均表现为对自身能力和就业环境缺乏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负的人在求职中容易盲目乐观,而一旦遭遇打击,情绪就会立即向反方向发展.自卑与自负情绪相交织,患得患失成为常有的表现.
三是惰性.“80后”“90后”是新生代青年的代名词,成长环境的相对优越造就了他们后天“发育不良”,依赖心理强、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在毕业求职时常出现惰性心理.当前,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都习惯让家长做主,毕业找工作、选单位时仍然如此.遭遇挫折或难题时,他们不善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自己成为生活的旁观者.毕业生惰性心理的本质是自我承担意识的薄弱与责任感的缺失,即将迈入职场却始终未能完全度过心理断奶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家长的引导、学校的教育,乃至全社会的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对中国社会整体人才质量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心态――社会心理问题.心态即心理状态.心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一种较为综合、稳定的心理现象,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大学生心态的养成与社会氛围有关.大学生就业心态中,冷漠、从众、攀比较为常见.
一是冷漠态度.毕业求职时节,学生可以选择以开放、友好的心态,彼此分享交流,互帮互助,也可以选择将彼此视为竞争敌手,互相提防.在现实生活中,后者并不少见,对大学生而言,这不能为其愉快生活、顺利就业增添动力,还会影响健全性格与良好处事风格的养成.同时,与冷漠态度相伴而生的经常还有毕业生在通用能力发展方面的缺欠,尤其是社交能力.如在面试中缺乏基本的礼仪礼貌,不懂待人接物的常识,有时甚至会给面试官造成素质低下或不近人情的不佳印象,冷漠的面具也成为职场上的绊脚石.
二是从众心理.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职场没有足够的认知,未能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特长与专业能力,以致在毕业前迷茫,无法确定精准的目标行业与岗位,容易出现盲目从众的现象.“考公务员、进国企、当白领”,这些家长认可、同学争抢的“好工作”成为许多大学生追逐的目标,造成“结构性失业”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三是攀比心态.攀比是一种非理性的追逐心理.虽然适度的竞争心态可以激发斗志,促进自身成长,但过度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则有失偏颇.如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管是环境、待遇还是收入,都要与身边的同学比较一番,过分求全责备,而不是首先衡量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工作是否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的攀比心态给大学生造成更多的求职心理障碍,不断提高就业期望值,自然会不断增加就业成功的难度.
3.态度――认知心理问题.态度是个体基于自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事物的评价、情感及行为倾向.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情感以及采取的行动策略都与他们对职业本身的认知紧密相关,包括对外在环境的熟悉、自身优劣势的把握,以及求职行为本身的预估等.
一是缺乏认知,盲目攀高.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人才需求量减少,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就业市场整体上可谓是“僧多粥少”,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和岗位,如国家某部委的公务员考试,报考与招聘人数的比例高达4000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为缺乏对国情、就业市场以及对自身的足够认知,而盲目有心理优势,在求职时附加了地域、企业性质、待遇等诸多条件,对需求相对较旺盛的一线技能性岗位避而远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客观分析现实形势,合理定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可贵,否则,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希望破灭,
关于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