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初次界定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有关论文答辩,关于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初次界定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态道德教育及保护环境及道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态道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什么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它进行厘定.本文在生态道德教育和德育实效性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作出初次界定.
关 键 词:生态道德教育;德育实效性;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内涵
生态道德教育(也称环境道德教育)日益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而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又是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呢?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它进行厘定,所以本文拟作初步探索.要界定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了解生态道德教育及德育实效性的内涵,因为生态道德教育及德育实效性的内涵是界定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8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本文出处: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908897.html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生态道德教育,目前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赵菊的表述是:“环境道德教育,是根据环境道德原则和环境道德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成员进行影响,把环境价值准则诱导进社会成员内心,使之转化为个人内在道德的一种教育行为.”[1]P27
曾建平认为:环境道德教育的特征就它的指向性而言,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以它的空域性而言,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大众教育;从它的时序性界说,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终身教育.[2]
饶国宾、华启和把生态道德教育解释为“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为己任,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活动”.[3]P212
王世民、李泊等人的理解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4]P223
笔者认为赵菊的表述更为科学,因而比较同意赵菊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界定.
二、德育实效性的内涵
关于德育实效性的内涵,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比如,
古人付对德育实效性的定义是:“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德育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其中既包括实际取得的效果,又包含德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的相应比例,即投入与产出之比.简言之,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其最终落脚点在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5]P3
张平的表述是:“德育的实效实质上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6]P33
孙学策认为:德育实效,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渐变的、一时难以显现的隐性效果,既有局部的、表面的量变效果,又有整体的、内在的质变效果.[7]12
翟天山、杨炎轩认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是指在学校德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者以自己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品德发生变化并使之符合自己目的的特性.[8]P36
笔者认为古人付的阐述比较具体,因而比较同意古人付对“德育实效性”的界定.
三、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
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的内涵
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关于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它进行厘定.本人在生态道德教育和德育实效性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作出这样的界定: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进行环境教育后,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方面取得的效果.
把握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应依据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这条准绳.
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一种主观判定.主观判定并非是想怎么判就怎么判,随心所欲下结论,而是有一个准绳,必须根据这个准绳来判定生态道德教育是否取得了实效以及实效的高低.那么,这个准绳是什么呢?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判定道德行为的准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言行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那么这个人就是有道德的,反之,则是没有道德的.所以笔者认为,生态道德教育是否取得了实效以及实效的高低,要依据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即保护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如果很好地符合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高;如果不太符合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低,甚至是没有实效性.
(2)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应从内在效果、外在效益和效率三个维度去考察.
第一,看内在效果.内在效果是指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能否顺利地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即是否实现了“内化”.我们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判断是否实现内化.横的方面,要看是否具有保护环境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言行.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言行;有什么样的道德情感体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态度;有了道德意志,才能调节、控制言行;道德言行,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所以,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体现一个人的品德面貌.纵的方面,要看保护环境的道德水平是否在不断提高,即是否按照从“无律”到“他律”到“自律”到“自由”这几种不同的境界在不断提高.他律是起点,自律是终点,自由是最高境界.
第二,看外在效益.外在效益是指通过提高个体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保护环境的道德水平,即是否实现了“外化”.判断是否实现外化,要看他是否把自己内化的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贡献给了社会.目前,有些受教育者如学生当着老师的面是一套、背着老师的面又是一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表现不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只注重自己的内化,没有看到自己内化的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他人、集体与社会的影响,没有看到通过提高个体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保护环境的道德水平.
第三,看效率.无论是内在效果还是外在效益,都存在一个效率问题——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最好产出的问题.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是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当然,也是考察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一个维度.
[参考文献]
[1]赵菊.我国师范院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饶国宾,华启和.试析德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2(10).
[4]王世民,李泊等.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
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初次界定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