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教育论文范文文献,与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分类比较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学教育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分类比较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医学教育及科学教育及自然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医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前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备受学校和学生的青睐,但其培养模式的构建却形式多样、争议颇多,引发了人们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质量的质疑.本文通过文献和近3年的访谈调查,对截至2011年年底教育部批准12所院校试办的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各类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改革建议,希望能为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分类;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9.22,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14)01―0099―06
在当今众多的医学人才培养方式中,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惟一一种通过本科教育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方式.八年制医学教育曾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医学界的精英,备受学校和学生的青睐,学校争相试办,学生竞相报考,学生入学分数居所有医学专业之首.但从历届八年制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以及各校相关人员的访谈和调查的情况上看,现存八年制医学教育受研究生培养制度、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七年制医学教育等的影响,培养模式过多,评价不一,缺乏应有的共识,引发了人们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质量的质疑,严重影响了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对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本文通过文献和访谈调查,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分类比较,并具体分析各类培养模式的特点、优劣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为试办院校未来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两个部分.(1)文本资料,包括公开出版的文献和非公开出版的内部资料,例如,一些学校校史和相关人员回忆录,有关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期刊论文(文献较多,仅列出部分),政府文件,八年制实施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会议记录以及他们的培养方案,等等.(2)访谈调查资料,以访谈资料为主,调查资料为辅.访谈调查从2009年8月开始至2012年6月结束,历时近3年;共访谈71人,调查5人,涉及15所实施八年制的院校,其中12所为2011年前教育部正式批准的院校;访谈调查人员的选择采取目的抽样和滚雪球的方式.
目前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1)八年一贯制,试办院校较多,除获得教育部批准的12所院校外,还有不少院校也通过变通的方式在办,年招生超过千人,是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主流.(2)4年的本科教育加4年的医学教育,类似美国的4+4,开办的院校较少,招生人数不足百人.由于各校的培养模式一直处于调整中,本研究主要是对2010-2012年问各校八年一贯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分类比较.此外,为了使阐释更为客观、公正,分类比较中将略去学校名称.
二、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始于1917年开始招生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协和).它是当时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结合中国的国情,按照美国一流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标准建立的,采取医学精英培养模式.毕业生人数虽少,但业绩斐然,可以说我国近一半的医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都离不开协和八年制毕业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协和1所院校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进入21世纪,随着“985工程”的实施和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合并,多所院校开始申办八年制并陆续获得教育部的批准.截至2011年年底,共有12所大学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些院校占有国内顶级的医学教育资源,八年制是他们利用其优质资源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
12所院校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年招生1000余人(从2010年开始基本稳定在1030人),从目前不高的淘汰率来看,97%的人将获得MD学位.2010年和2011年每年全国授予MD学位2000余人,按此推断,八年制毕业生合计占MD学位获得者的40%-50%.从各校招生情况看,八年制生源均很好,学生入学分数居所有医学专业之首,甚至与国内顶级综合性大学其他专业的入学分数持平,招生分数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可以说想学医的优秀学生几乎都进入了八年制.而八年制毕业生几乎都在直辖市或省会级城市代表我国最高医疗水准的三级甲等医院就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八年制医学教育也寄予厚望,201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将“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列为医学教育六方面改革试点与建设项目的内容之一.但截至2012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出台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这无疑在给学校更多发挥空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三、培养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从访谈调查结果来看,各校培养模式差异的核心是培养理念,突出地表现为培养过程安排的差异.在时间上,医预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各校间差异最大,时间差最大达到2年;在内容上,差异也比较明显.根据培养过程的安排,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核心关注的内容――知识基础、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及其主要实现途径――医预教育、临床培养、科研训练,可以将12所院校的培养模式分为5类,分别是传统演进模式、传统改革模式、专业学位制度嫁接模式、科学学位制度嫁接模式和研究生培养制度嫁接模式.
(一)传统演进模式
传统演进模式与早年协和的八年制培养模式有诸多相似之处,都采取本科教育的方式,关注学生自然科学基础教育,关注临床基本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具体实现方式上有所不同.采取该模式的院校有1所,年招生90人,占12所院校招生数的8.7%,已有多届毕业生.培养过程的安排为2.5年的医预教育,1.5年的基础医学教育,4年的临床医学教育.该模式虽然
关于医学教育论文范文文献
该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教育较强,临床基本能力训练强,临床基本功较扎实,科研训练时间有保障.不足之处是医预教育主要关注自然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关注不足;科研训练受就业冲击,效果有待提高.
(二)传统改革模式
该模式对早年协和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采取该模式的有1所院校,年招生100人,占12所院校招生数的9.7%,2012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培养过程的安排为2年的医预教育,2年的基础医学教育,4年的临床医学教育.该模式既没有被质疑,也没有学校表示要模仿.受访者称从2013年开始其医预教育将调整为1年.
主要特征是:(1)医预教育关注通识教育.该校是惟一一所在八年制培养方案中明确设置通识教育
关于医学教育论文范文文献,与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分类比较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