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与思政课教师“高大全”到“人性化”教育转向问题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的格式,关于思政课教师“高大全”到“人性化”教育转向问题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榜样及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于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劳动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者.”[5]而今,中央文明办设立了“全国道德建设扶困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将给予重点帮助.人们追求的目的和动机都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防止片面强调物质利益而陷入“唯利是图”的泥潭,又要避免过分追求精神安慰而重蹈“精神决定一切”的覆辙.在利益驱动的原则下,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收益是人们追求榜样、效仿榜样的动因之一.因而,新时期注重榜样利益的保障,以利益驱动型的“人性化”方式开展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既维护了榜样的人格形象、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又充分发挥了榜样的感召力、示范力.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大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没有市场,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趋向“人性化”发展不仅符合时展的客观形势,也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二、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转向中的现实困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通过改革开放前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榜样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

(一)社会转型对“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追求个人利益逐渐被置于人们心中更高的位置,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也逐渐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同时,受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逐渐蔓延.铺张浪费、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歪风邪气大量出现,致使部分群众对社会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认为榜样只不过是政府部门的作秀行为,质疑榜样、远离榜样、恶搞榜样甚至刻意排斥和打击榜样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一切给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重挑战.

(二)榜样类型单一与价值多元化的不协调

在社会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在注重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追求着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人们对榜样的审美逐步趋向生活化和多元化.“高大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所推崇的定格化的完美形象过于单一,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对榜样的多样化需求.

榜样作为时代价值、道德规范和先进文化的承载体,只有与价值多元化相匹配的多类型榜样才能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满足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现实社会中,由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在教育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很多人对榜样价值的理解仍停留在“单一”的政治价值层面,忽视榜样的人格价值层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问题主要探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使命.”[6]人的价值主要指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从人作为价值客体角度理解,人的价值主要是指人的人生价值,即个人主要通过劳动向社会奉献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理解,人的价值主要指人的人格价值,“强调的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尊重人的劳动创造精神,也就是尊重人的做人的资格和起码应有的权利.”[7]因此,只有尊重榜样的人格价值,树立承载着不同价值的榜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应有的作用.

(三)“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的模式

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其教育方式越来越趋向“人性化”发展,但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难以根除的顽疾.

第一,行政手段仍被广泛使用.一些观念陈旧的教育者没有把握好教育的时代性,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实际,忽视人们学习榜样的心理动机,仍以行政手段开展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容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消减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榜样选取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榜样选取采用单一规则、榜样数量指标化、政府进行“名额分配”、榜样确定“一把手”说了算等有悖于“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作法,不能充分体现民主、公平与正义的原则,致使榜样评选“官方化”、“功利化”,忽视了普通民众与不同行业角色的特点,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和追求价值不相匹配,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

(四)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

榜样作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旗帜,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光荣的事迹引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凝聚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发挥着无穷的力量.但是,社会一方面在享用榜样给社会带来的诸多益处,另一方面却严重忽视了对榜样权益的保护.“榜样权益是指与榜样的生存权、发展权相协调的以物质、精神权益为代表的各种权益.”[8]迄今为止,全社会尚未形成榜样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强调精神鼓励而忽视物质激励的倾向普遍存在,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为见义勇为而受伤、致残后,最起码的治疗和生活保障都成了英雄及家人的难题.“《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见义勇为基金会于2001年初对历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共64位烈士的家庭及子女就学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64位烈士家庭中,42家相当困难,人均月收入不足200元,29名烈士子女因困难辍学、失学.”[9]这种局面让人心寒.因而,许多人把见义勇为、做好事等行为称作犯傻,榜样成了他们嘲笑的对象.“儿童小悦悦”被碾压时围观者多,救援者少;老人倒地却无人敢扶,“扶不起”、“救不起”等杂音不断出现.“想救而不敢救、想帮而不敢帮”成为了不少人想做好事时的实际难题.缺乏榜样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易使榜样陷入被冷漠被孤立的尴尬局面.

三、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顺利转向的对策建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激发与利用榜样的无穷力量,是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题之一.针对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转向中所遭遇的上述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有力对策,使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人性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榜样作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具有自身的两面性,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即“正面的作用”和“负面的影响力”.在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榜样是凝聚“正能量”的磁铁,反之,则是“不良之风”的疟疾.李春华教授认为,“人的成长无不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实现的,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特征、行为习惯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受社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当这种熏陶和影响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时,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为方式和习惯的力量.”[10]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1 2 3 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与思政课教师“高大全”到“人性化”教育转向问题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类期刊发表

中级微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类国家期刊

英文经济学论文

国际经济法学

教育经济学论文

关于经济法的论文

经济论文范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描述

药物经济学专业

思政课教师“高大全”到“人性化”教育转向问题(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