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针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保护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法律制度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针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保护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法律制度及行为人及民事法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法律制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为人主观原因是维护他人利益.虽然两者可能产生同样的后果,但是却并不能够完全混淆.(4)防止侵害说.这种说法将见义勇为归纳为民法中规定的“防止侵害”行为,实际上是对无因管理说的一种延伸.从本质上说,防止侵害也是无因管理行为的一种,但是见义勇为的行为范围要超过防止侵害,因此这种说法也不能完全概括见义勇为的特点.
二、我国民法对于见义勇为行为施加保护现状
当前,我国民法法律制度体系中并没有完整的针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保护的专门规定,而是散见于各个法律制度之中.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主要是通过申请补偿的方式来实现.例如《民法通则》中关于无因管理、防止侵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规定以及最高法的部分司法解释等等,都是当前我国民法中关于见义勇为法律保护的依据.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
1.向侵权人申请补偿.见义勇为的行为人可以向侵权人申请补偿,是《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内容.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主要是指实施了见义勇为的自然人可以向实施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人申请赔偿.
2.向收益人请求补偿.向受益人请求补偿是指见义勇为的行为人在实施了见义勇为行为后,可以向被保护的受益者提出补偿的申请.见义勇为行为人可以向受益人提出补偿申请,主要是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以及《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见义勇为行为案例存在侵权人缺失或难以确定的问题,为了切实保护见义勇为行为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无因管理的有关原则,受益人要适当为行为人提供补偿.
3.向国家申请补偿.在见义勇为行为人申请补偿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出现侵害人、受益人不清楚、无法补偿、无力补偿或者不愿补偿等现象,那么行为人的个人利益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对于行为人是非常不公平的.从公共行政的角度进行分析,见义勇为的行为人实质上是起到了协助政府的作用,对社会公共秩序起到了保护作用.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保护着,有必要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是见义勇为行为人的最终救济途径.
三、对完善我国现行法律保护见义勇为行为的建议
1.当前我国法律制度中对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规定的主要缺陷.应当说,现阶段我国法律制度对于见义勇为行为保护的相关规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见义勇为行为保护没有列入法律层面之上,只是散见于地方性法规之中,法律效力十分有限,也缺乏法律层面上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二是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容易给司法实践造成不利影响.由于缺乏法律层面上的统一规定,司法实践过程中见义勇为案件的审理往往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主义法律的公平性造成严重影响.三是见义勇为的赔偿标准不统一,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力过大,对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及行为人的合法权益是不利的.
2.对于提高见义勇为法律保护力度的建议.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我国民事法律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力度,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对策和措施.
(1)设立见义勇为专门性法律制度.建议相关部门将设立专门的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纳入立法计划之中,进行严密地立法论证和调研.制定专门的见义勇为保护法律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法律保护水平,提高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符合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2)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法律规定.在当前的形势下,除了要为出台专门的见义勇为保护法作出必要的准备以外,还需要对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进行进一步完善.首先,应当在《民法通则》中增加见义勇为的概念和表述,明确其法律地位和性质.其次,要明确提出见义勇为行为的补偿标准,按照无因管理的原则确定赔偿金额.笔者建议改变当前按照“受益人受益额”确定补偿金额的做法,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受益人的受益额很难得到确定.应当采取“受益人损失额”作为补偿标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三,要改变现有民法法条的表述形式,提高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性.第四,要在相关的民事法律中增加国家赔偿的相关内容,作为见义勇为行为人的最后救济途径,确保侵害人或受益人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赔偿的情况下,行为人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当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作为法律规定的完善和补充.例如可以通过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开展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评选等,提高社会认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资源实现见义勇为代偿.
参考文献:
[1]朱娅.见义勇为的民法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2]郭秋菊.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调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3]张顺敏.见义勇为者受损民事补偿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院报.2010(12).
[4]韩玉方,惠林法.从法律角度正确认识见义勇为.法制与社会.2011(3).
[5]曾大鹏.见义勇为立法与学说之反思――以《民法通则》第109条为中心.法学论坛.2007(2).
[6]徐国栋.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6(7).
[7]孙学华.论见义勇为的法律性质――兼论专门立法的不必要性.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8]贺光辉.见义勇为行为法律保护之不足与完善.社会科学家.2005(6).
[9]于杰兰,李春斌.保障见义勇为行为的另一种思路――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寻求和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9).
[10]王宏军.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1]汪敬华,陶晶.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保护.台声.新视角.2005(7).
[12]罗慧连,林金贵.见义勇为行为与补偿问题研究.安康师专学报.2004(6).
[13]陈林林,姚春芳.无因管理中的损害赔偿问题探讨――兼及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救助”.浙江学刊.2004(5).
[14]贾邦俊.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透视.河北法学.2003(1).
法律制度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针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保护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