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完善高校就业率统计的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类有关论文网,关于完善高校就业率统计的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及社会保障及可靠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就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对我国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机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提出一些合理化设想,并进一步提出改进信息统计分析的方法,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分析数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政府的人才决策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高校就业信息统计大学生就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统计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高等院校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而言,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反映着其培养的人才被社会接受和承认的程度,反映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它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并最终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显然,目前缩了水的就业率,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一、现行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式存在的问题
自从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被公布以来,客观上讲,一定程度上督促高校依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了大学生培养质量,促进了大学生就业,部分达到了最初的统计目的.但是,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统计主体单一,统计可靠性被质疑.
当前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要由高等院校上报国家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等部门.学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学校既是裁判员又是教练员,既是数据的申报人又是材料的证明人.毕业生就业率与学校招生数量、专业设置等问题有密切联系.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部门于2005年联合表示,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在这些利害关系的支配下,高校上报就业率数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和反对.而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只是把各高校的统计数据汇总公布,对就业率统计的整个过程参与和控制较少,监督作用不明显,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更弱.因此,单一的统计主体造成社会各界质疑毕业生就业率的可靠性.
(二)统计内容较笼统,重数量轻质量.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大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一般包括已就业人数、继续深造和出国留学三个部分.已就业人数包括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和自由创业者等,只要学校收到一式三份包含学校、教育部门就业中心和用人单位三方红色公章的协议,即视为毕业生就业.该统计内容仅注重对大学生就业数量的统计,不注重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薪酬待遇、福利情况、专业对口率、工作满意度、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对人才需求情况等反映大学生就业质量内容的统计,很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同时,继续深造或者出国留学如考研、专升本、定向培养等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就业,在接受2至3年更高层次的教育后仍然要面临就业问题的,属于“隐性就业”,不应该包含在就业率统计当中.
(三)统计时间不连续,可比性不强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一般由学校在每年度6月份中旬统计,在7月初上报,半年后12月份再次上报,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主要通过这两个时间点统计,半年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较少.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211”院校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22%,“非211”院校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33%,2006届大学毕业生3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院校为1.9个.这些数据表明,应届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工作不确定性较强,岗位轮转较快,仅仅统计半年内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不全面.统计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就不能及时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状况,既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情况与社会需求接轨服务,背离了就业率统计的初衷,又使得数据时间的可比性减弱.
(四)统计目的涉嫌功利性,不利于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最初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校的科学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主要的考核指标.其与高校的招生数量和专业设置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高校的声誉、社会影响力等.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出发点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统计目的的功利性嫌疑较大.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如人文学科、基础学科等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单纯以就业率考核其存在的合理性是不全面的.因此,仅通过就业率考核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目的不全面,也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学生就业.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对策
(一)建立多元统计主体.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不同主体间的相互监督与制约,增强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不同的统计主体统计就业信息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将就业层次、专业相关性、工资薪酬和工作满意度等列入到就业信息统计中,便于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就业状况的综合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在就业信息统计过程中可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第三方专业统计调查机构、用人单位、高校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导,高校和用人单位为基础,第三方专业统计调查机构等社会组织为依托的统计主体.由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从总体就业率及地区、专业等指标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掌握国家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为实施政府宏观调控,制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提供依据.高校在就业统计中侧重采集毕业生就业途径、工作满意度、薪酬水平、工作性质、工作条件、职业稳定性以及专业相关度等指标,根据统计结果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并针对统计指标反应出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方专业统计调查机构主要侧重就业信息中的薪酬水平、行业等指标,通过他们的公信力参与对大学排名、行业排名、以及专业排名,为社会提供真实的就业统计信息,指导学生升学,选择学校和专业.
(二)合理设置就业信息统计时间在市场环境下,择业是一个相当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大可能像计划分配时代那样整齐划一和速成.所以,我们应合理调整就业信息的统计时间,既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也应注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后续跟踪调查.广东省在就业率统计方面有较科学的做法.该省要求高校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对下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每两周上报一次(简称“双周报”);次年的3月份开通就业信息上报系统,要求高校实时录入就业信息;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日期为9月1日,总体就业率统计时间为l2月10日.这种细化统计时间的做法,可以相对客观反映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除了以上细化就业统计时间的做法外,我们还可以延长毕业生就业统计时间(延长到毕业后1年,甚至更长时间),使学生有
大学生就业类有关论文范文集
本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ngji/0182811.html
(三)统一各类机构就业信息统计标准根据统计学原理,统计标准必须统一,统计才有效,科学的就业信息统计必须有客观的统计标准,同时高校和各类统计机构统计项目中的标准和分类必须与政府统计部门规定使用的标准和分类相一致,这样的统计得到的结果才有可比性.在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时目的要明确,统计指标要确定,统计调查范围和时间也必须有具体规定,只有这样统计才能获得科学的就业信息统计.所以,政府的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统一高校、新闻单位和研究机构等各类机构的就业信息统计标准,以确保就业信息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00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四)细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要素.要树立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的观念,不仅要统计某一学校、某一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等指标,还应认真调查统计
大学生就业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完善高校就业率统计的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