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反思与建构:电话送达的问题与出路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法律文书有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反思与建构:电话送达的问题与出路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法律文书及民事诉讼法及电话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法律文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应该明确实施送达的主体在,最好创设与书记员一样的单独序列的专司送达的司法职务序列―――送达员.专职送达员队伍的产生是保障送达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送达的程序保障性.送达适用细则对于送达的具体适用,在相关立法中应明确以下程序操作上的问题.
第一,在立案阶段,原告应该尽其所能提供被告的详细地址和实名注册的;原告在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不能查明被告,也可申请法院查明.同时原告确认自己的与详细地址,并填写法律文书送达方式选择确认书,确认其是否适用送达.若原告选择送达方式,之后的法律文书的送达可以适用送达.
第二,在案件分配到具体承办法官后,由专职送达员在有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使用法院专用办公(具有录音功能)拨打当事人,在接通后,首先要表明身份,并结合起诉状上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确认是否是当事人本人接听.之后告知当事人享有选择送达方式的权利,被告若选择送达方式,则可以通过方式送达相关的法律文书,通话结束视为送达已成功,并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当然,当事人可以要求法院邮寄书面的法律文书,但应向法院提供详细地址.在送达过程中,应全程做好录音存档工作.如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后,当事人拒听的,笔者认为,该情况系当事人自己恶意拒绝送达,在多次通话后仍拒接、接听的,应视为已经送达.
第三,在可以进行送达的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选择直接送达或者邮寄送达,但是必须考虑送达的及时和经济.对于当事人在中选择要求直接送达,送达范围应是案件受理法院的管辖区域内,距离过于遥远,严重影响送达的及时性和经济性的话,法院可以不予认可当事人的选择.如当事人选择邮寄送达,应就签收地址进行确认,若不然,则法院可以进行送达.当被告唯一的是而原告不可能提供被告的实际地址时,此时,传统的送达方式无法使用
的,应当默示推定被告同意使用送达方式;在穷尽其他方法无法送达时,对于特定案件,如果其他的送达方法无法奏效,为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应该允许推定被告同意使用送达方式.
第四,在送达实体内容相对较多的法律文书时,比如民事起诉状、举证通知书、判决书,应注意送达文书内容的清楚、完整,并要准确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及行使权利的期限.如果当事人需要书面的法律文书,法院应及时通过其他送达方式将文书送达给当事人,但当事人行使权利的期限自送达成功后已开始计算;当事人也可以通过询问相关的文书内容.
注释
1.何其生:《域外送达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2.王福华:《民事送达制度正当化原理》,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第95页.
3.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程序优化的法哲学思考》,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5期,第43页.
4.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5.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6.廖永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的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第177页.
7.宋朝武:《电子司法的实践运用与制度碰撞》,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第65页.
8.宋朝武:《民事电子送达问题研究》,载《法学家》,2008年第6期,第128页.
9.李富金:《法院“送达难”问题的立法解决》,http://.dffy./faxuejieti/ss/200311/20031116174512.,2014年3月18日访问.
10.徐昕:《信息时代的民事诉讼:一个比较法视角》,载《司法改革评论》第2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1.宋朝武:《民事电子送达问题研究》,载《法学家》,2008年第6期,第130页.
法律文书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反思与建构:电话送达的问题与出路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