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类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心理学及大学生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确价值观念的引导[8].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保障其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前提.3.2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态度形成理论能够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态度分为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内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显示出与态度的形成有着重要关联.顺从阶段是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按照社会规范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认同阶段是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态度,使自己与他人一致.而在此阶段,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内化阶段是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愿意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认同是态度形成的关键阶段,价值认同的过程就是主体不断调整与客体的关系,对自己的观念重新选择和定位,再经过实践体验,形成较为固定的态度[9].因此,在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需首先考虑如何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心理学认为个体大学生只有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心理接受,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那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发挥出来.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0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jingji/02176.html
3.3遵循学生心理特点,是价值观教育的关键
任何教育需要考虑到受教育主体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只有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育效果.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但容易自我为中心;情感外显而张扬,情绪容易心境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早熟但反叛意识强;自主自信而又依赖性强,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因地适宜的利用各种载体开展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一方面利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教育效果也得到保证.
总之,遵循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重视大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各种活动载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确保大学生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杜灵来.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5.
[2]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刘俊丽,牛德.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24).
[4]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35).
[5]杨琴,吴起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6).
[6]毛诗焙,周炳.高校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12).
[7]刘波.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内在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8]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9]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47.
作者简介
甘泉(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助教,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教师.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