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货膨胀类论文范文,与对我国建立通货膨胀会计制度的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通货膨胀类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对我国建立通货膨胀会计制度的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会计及会计信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通货膨胀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通货膨胀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核算理念,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通货膨胀对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影响,对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制度的建立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 键 词】通货膨胀;会计;制度;会计模式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国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往往演变成经济过热,使得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社会财富价值发生剧烈变动,国民福利被严重损害,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严重困难,给经济发展造成众多负面影响.通货膨胀可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可以整理得到以下表格:
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通货膨胀率的警戒线为3%.从表格可以看出,2013年下半年各月,通货膨胀率是围绕3%上下波动的.由此可见,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一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背景下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门专门用来反映经济交易及事项的管理学科,其职责在于向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会计信息要能够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这无疑给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鉴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广泛存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让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质疑.在会计信息基础上进行的企业财务管理也因此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冲击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必须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然而,这样的规定会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而不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货膨胀的存在冲击了“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关于记账本位币的规定,另一个则是假定“币值稳定”,即使有变动,其波动也是极其微弱的,不足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当前中国逐渐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让这一假设失去了支持的基础,显得不再适用.我国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造成的货币资金购买力的下降已经足以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其造成的偏差很有可能会误导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通货膨胀动摇了“历史成本计价”的基础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原先“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现实基础已经不复存在.资产的价值往往会随着通货膨胀而产生剧烈变动,其实际价值很可能已经偏离了其账面上所反映的价值,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资产价值的高估.若仍然采用传统的以名义货币计价,将导致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合理,严重违背了“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质量特征.
3.通货膨胀让会计信息难以满足“配比性”原则
除了由于技术进步导致某些资产价格回落之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通货膨胀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能够等价于更多的货币资金,相对升值.这就造成了这些实物资产的价值在账面上被低估,进而导致在计算成本时的低估,.然而,企业在核算收入时,则是按照现行市价进行计量的.在这种情况下,收入与成本或费用难以实现配比,期末损益的计算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二)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由于我国存在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而通货膨胀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这种影响不仅仅针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同时也将给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决策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与麻烦.第一,通货膨胀直接作用于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这就造成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风险大大提高.企业需要考量持有货币性资产的规模,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将货币性资产转换成非货币性资产来降低购买力风险.然而,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货币资金不足,资产的流动性降低,有可能扩大企业的偿债风险.这种两难的境地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二,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由于商业信用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比如,应收账款就面临由于购买力的下降而产生价值损失,应付账款则可能因为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产生购买力收益.而商业信用形成的债权债务往往缺少利息来作为价值补偿.由于缺少相关的会计信息作为支撑,这些变化在现今的财务管理中很难被统一地衡量,这就很容易形成财务决策过程中的一些盲区,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第三,通货膨胀明显地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对于经营较差的企业来说,由于提高产品售价可能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受损,在无法提高收入的情形下,投资成本的提高对其生存与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入不敷出,面临破产的绝境.第四,传统会计模式造成的收入高估与成本费用低估,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耗费的成本难以得到迅速的补偿,这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另外,收入与成本费用缺乏配比性将导致利润指标严重背离实际,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负和利润的分配数额,更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因此,我国在做好宏观调控、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应当加快通货膨胀会计制度的建立工作,努力把通货膨胀给会计核算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通货膨胀会计制度模式的选择
所谓通货膨胀会计,可以理解为在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对原先的历史成本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反映物价变动的水平,进而修正传统会计模式所带来的信息失真的一种会计方法.要建立通货膨胀会计制度,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针对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模式.其基本思路,就是改变传统会计模式的计量单位或者计量属性,来达到反映通货膨胀影响的目的.目前,依照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通货膨胀会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不变币值会计、重置成本会计和不变币值的重置成本会计.(一)不变币值会计
不变币值会计是指选定一币值稳定,购买力基本不变的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的计量单位.在这种模式下,需要选定一个价格变动指数来作为调整资产账面价值的指标.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通过调整,可以让资产的价值具有可比性.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物价变动也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态势.对于价格变动指数的选择很难制定出一个可接受的标准,更多情况下,可能要用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重置成本会计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获取与其所有的资产相同或者功能相当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在重置成本会计模式下,企业需要对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照重置成本进行调整,并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因素而导致的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除了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置的资产外,重置成本的确定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在确定过程中融入的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很可能会与现实脱节.
(三)不变币值的重置成本会计
Ç
关于通货膨胀类论文范文,与对我国建立通货膨胀会计制度的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