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企业协同综述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创新管理方面有关论文网,关于企业协同综述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创新管理及科技进步及产品设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创新管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实证方法构建了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管理架构模型.郑刚(2004)则是研究了基于TIM视角的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过程,通过对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的影响因素的因子、回归分析,构建了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与创新绩效相关性模型.陈光(2005)则是直接研究了企业内部协同创新,通过对各类企业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了通过协同创新企业可以显著提高其创新绩效,且协同度与创新绩效正相关等结论.谢芳(2006)则是研究了企业集团内部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实证分析构建了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白俊红等(2008)研究了企业内部创新协同及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创新协同机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刘国龙(2009)则是研究了协同创新对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产业内部对象创新系统的协同机制.王建伟(2010)则是具体地研究了协同产品设计的任务管理,通过实证研究完善了协同产品设计流程.杜宝苍(2011)具体地研究了知识型员工协同知识创新,指出了协同团队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与之类似,刘彪等(2012)是从员工协同创新角度研究信息系统服务价值,通过假设验证构建了员工协同创新与信息服务的关系模型.3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jingji/0245055.html
综上所述,企业层面的协同创新问题已经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要指出的是,协同创新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性和研究对象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3.1研究思路与方法
首先,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比较少,特别是案例研究.企业协同创新研究的现实目的就是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如果研究能够将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进行案例研究,如选取两个典型企业(其中一个协同创新绩效较好,另一个则较差)进行对比研究,则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会有所提高.
其次,在现有的实证研究中,研究方法与思路还有所欠缺:协同创新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即是组织层面,而现有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的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中的问卷设计都是针对个人的,因此这就出现了研究的对象与问卷调查的对象不统一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并开发出科学的问卷调查设计是今后学者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会进一步提升.
3.2研究的系统性
一方面,关于协同创新的思路、模式、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没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和结论.在外部协同创新的研究中,纵向研究以客户和供应链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核心,但其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托几乎都是各执一词,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在内部协同创新的研究中,技术、市场、战略、制度、文化等协同要素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机制协同或者说这些要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和结论.因此,协同创新的系统性和整合性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内部协同创新与外部协同创新的整合程度不够.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绩效,而明显地企业的创新绩效并不单纯取决与内部协同因素或者外部协同因素.因此,如何整合和协调内外部协同创新的研究,为企业协同创新的研究提供一个一般式的研究范式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创新管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3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3.3研究对象
一是现有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上,很少有以金融业、咨询服务业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的.而现实是这类行业因为客户需求的特殊性,会对技术市场等要素的协同要求更高.因此,以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出适合其特殊性的协同创新模式也是将来的研究方向之一.二是在外部协同创新的研究中,应该有更多协同主体.除研究得较多的客户、供应链、产学研三大主体外,协同创新的研究应该考虑更多更广的主体,这样能够增强外部协同创新研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牟明善.协同创新是国际企业发展主流———美国和欧盟政府鼓励创新的做法值得借鉴[N].济南日报,2006(011)
[2]梁艳等.大中型制造企业全面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6,(28):42-43
[3]张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5-8
[4]吕静等.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及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81-85
[5]程亮.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6-18
[6]骆杨等.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管理研究[J].学术探讨,2012,(5):343-344
[7]张琼瑜等.基于CAS理论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构建[J].商业时代,2012,(11):115-116
[8]王伟立等.客户协同创新中人员分配建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188-189
[9]王静等.客户协同创新实现机理及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3):1-4
[10]赵川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客户协同创新工作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164-167
[11]GailL.Rein."Fromexperience:CreatingSynergybetweenMarketingandResearchandDevelopment"[J].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2004,21(1/2):33-43.
[12]何勇等.供应链协同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科学,2007,(5):9-13
[13]SuechinYang,Hsin-HongKang.”Issynergyalwaysgood?Clarifyingtheeffectofinnovationcapitalandcustomercapitalonfirmperformanceintwocontexts”[J].Technovation,2008,28(1):667-678.
[14]唐丽艳等.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0):79-81
[15]全利平等.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15-18
[16]张方.协同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1,(8):78-81
[17]冉龙等.协同创新与后发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化[J].科学学研究,2012,(2):201-206
[18]应可福等.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协同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5):135-137
[19]许强等.母子公司组织协同、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6):143-146
[20]贾广敏.企业战略协同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3,(2):164-166
[21]陈劲等.中国企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机制初探———基于“环境-管理-创新不确定性”的变量相关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4):629-634
[22]
创新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23]辛冲等.企业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1):37-43
[24]张钢等.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2):56-61
[25]陈元志.宝钢的协同创新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
创新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企业协同综述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