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法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法相关论文网,关于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法及科学发展观及经济法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并无特别之处,更非革命性、突破性的思想,而只是将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整合后使用特殊的概念予以强调而已.例如,平等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不仅为我国《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更是一切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公平则是法律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更是整个法律体系的灵魂与价值所在.“民生”一词虽在《宪法》中并无直接提及,但无论是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还是国家义务的规定,均广泛涉及劳动、教育、社会保障等各个民生领域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更有《劳动法》、《就业促进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全面详尽的规定.又例如,在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建设的背景下,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法定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宪法》第42条)“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宪法》第45条)
因此,无论是否提出“包容性增长/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思想,落实民生保障的各项制度,实现公民的平等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宪法》的要求、政府的基本义务、相关主体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对于法学界而言,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原理、理论、制度、规则、案例,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领域提出完善对策,是法学人永远的职责与使命.
“包容性发展”与经济法学研究当然,“包容性发展/增长”概念的提出,确实会对法学研究包括经济法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是这一概念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概念一样,触动了政府系统以及全社会对社会建设、民生问题等的高度重视与关注.长期以来,由于片面理解“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社会建设、民生领域的法律制度未得到高度重视与强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休眠状态,“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使全社会的目光转移到这一领域,从而可以唤醒这些制度.二是对于经济法学界而言,由于信息、关注点等因素,对法律问题的研究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包容性发展”等时政话语的提出,有可能启发学者们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对经济法理论的创新,从而使经济法学研究更具现实性与学术性.
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些都取决于经济法学界对于经济法本身问题的深入研究,通过学界的分工与合作,对经济法总论和各部门经济法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研究.如此,方能使经济法学界对时政话语的研究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从而避免蒋悟真教授所总结的研究缺陷:“在现有研究成果中,经济法总论研究也显示出了对社会发展中热点问题的高度关注,如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社会分配、和谐社会等.不过,在回应和解释实践问题上,为了显示总论的解释力而对经济和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往往表现出‘跟风性’,而在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时撇开总论,局限于就事论事而忽略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经济法理念和基本原则的指导与解释.”事实上,即使在这些研究中“就事论事”,也未能论得深入、透彻和具有针对性、具体性.
五、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经济法学界对于时政话语的研究固然需要积极投入,以彰显其存在与地位,并对国家的经济、社会与法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立足于学科本身的发展目标与职能定位.就经济法总论而言,形成经济法的理论范畴体系与分析框架,从而能够对各种时政话语中蕴含的现实与法律问题做出经济法学的分析、解释、回应与创新;就部门经济法学而言,依照学科的自身规律与任务进行深入、具体、精细的研究,本身就是对“包容性发展”等时政话语最好的解释、运用与研究.
由于经济法本身所具有回应性法特征,与各种时政话语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因此,时政话语极易成为经济法学研究的热点.但是,标签性、牵强性和过度功利性的研究,事实上不仅无助于经济法学的发展与繁荣,反而会有损经济法学的学术品格与学术声誉.时政话语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时政话语研究的阶段性,一旦热点不再,在短暂的学术繁荣之后,可能难以给经济法学理论留下学术的积累与资源.
本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jingji/0272240.html
责任编辑:邵海
关于经济法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