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类论文范文集,与过度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类论文发表,关于过度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高等教育及大学生就业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大学扩招后,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试图从过度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过度教育;知识失业;知识贬值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70-03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中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中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一、过度教育理论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1976年在《过度教育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
关于大学生类论文范文集
20世纪80年代初,专门对过度教育的实证研究开始出现,在Duncan和Hoffman的研究中,区分了个体实际接受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别,确定了过度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三个核心概念:过度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和教育不足.当个体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时,称为过度教育;当前者小于后者时,称为教育不足.也可以说,过度教育是教育与工作不匹配的一个方面.由此他们推出了对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测量方法,并对不匹配教育的收益率和匹配教育的收益率作了估算.后来的学者扩展了三种测量过度教育的方法,西方学者根据其测量方法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度教育及教育不足的发生率作了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过度教育.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当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超过经济发展速度时,过度教育就发生了,依据理论基础的不同,对过度教育作出了不同的解释.首先,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在工资率的作用下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会自动达到均衡,过度教育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短期现象.其次,过度教育是由于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并不满足完全竞争的假定造成的,一些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过度教育是个体一生中一个暂时的阶段,对教育的投资仍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第三,过度教育的存在可能与教育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间的权衡有关,教育与工作经验、工作培训可以相互替代,或者相互补偿,认为过度教育现象可能是一个短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会逐渐与其工作相匹配.
筛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筛选装置,它标识了雇员的一些难以测量的个人特征,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技能、动机等,这些信息帮助雇主把符合他们要求的雇员识别出来,这些信息由个体提供,个人会作更多的教育投资以此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如果工作的要求不变,劳动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于工作所要求的有上升趋势.
工作竞争模型从求职者的角度分析了过度教育的原因,雇主雇佣劳动力有不确定性,大学生在求职时会对工资、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及发展前途有一个心理价位,用人单位若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他们宁愿暂时失业,也不愿意干不理想的工作,工作岗位不同对所需人员要求也不同,作为个人,为求得较好的职位,也会投资于教育,希望额外的教育会令其有获得更好职位的机会,求职者与工作岗位的矛盾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高等教育过度的表现
自从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正在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先就业后择业现象逐年增加.根据过度教育理论,过度教育导致了“知识失业”和“知识贬值”,反过来“知识失业”和“知识贬值”又促使劳动者设法获取较高的教育学历以适应就业竞争的需要,“知识失业”和“知识贬值”
助长了教育的进一步扩张,二者作用的结果,形成了过度教育和“知识失业”、“知识贬值”恶性循环的局面.致使教育投资效率低下,资源配置失当.赵世奎、张彦通在中国第五届经济学年会论文中得出,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已经高于GDP增长的速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却呈下降趋势.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来说,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但中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发展程度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由此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总量的过度.高等教育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由于高等教育的产出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吸纳能力,则表现出总量的过度,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在中国学术界认为结构性过度是中国过度教育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投资结构不均衡,政府往往忽视基础教育的投资,更多地投资高等教育,形成教育投资结构不均衡;第二,专业结构不均衡,大学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造成专业设置不均衡;第三,高等教育学历层次结构不均衡,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大量增加,但高职教育相对滞后,导致这些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不高,形成了学历层次上的结构性不均衡;第四,高等教育地域结构不均衡,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达,成为知识劳动者的集聚地,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对知识劳动者的吸引力,致使高等教育地域结构不均衡.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过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上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过度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三、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显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2004年为200.8万人,2005年为325.4万人,2006年为407.6万人,2007年为487.5万人,2008年为559.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1.6%,2005年增长率最大达到了27.2%.从学历层次上看,在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四个学历层次中,专科毕业生的规模增加最快,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规模也有较大增加.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研究机构MYCOS公司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7.5%,2008届为85.6%,2009届为86.6.%.2008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率比2007届降低了近两个百分点,2009届比2007届低了近0.9个百分点.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高校本专科毕业生达到531.1万人,2010年达到630万人,2011年达到758万人.资料显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报告资料显示,按经济区域划分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率最高,本科生达到95%,高职高专达60%;就业率最低的是东部沿海中等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就业率均不超过7%.可见,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吸引毕业生就业.根据《2009年中国教育蓝皮书z
关于大学生类论文范文集,与过度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