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的动态演进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的动态演进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信息技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核心竞争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的重要结论和观点,包括基于协同整合、知识和资源等观点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IT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动态能力的研究进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方法的演进进行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动态发展趋势,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重塑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动态能力;动态演进;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020-04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1990年,英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与其学生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Core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1].此后,关于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论文和文献逐年增多,从而开启了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篇章.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进展
企业核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的动态演进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image.asp?http://pic.baike.soso.com/p/20121018/bki-20121018092907-587554374.jpg
)
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一)基于协调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基于协调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代表是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两人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一种组织内的集团学习能力,是一种如何有效地协调企业的各自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生产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即协调技能和整合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应用于企业多项业务并为其带来和提供价值,且不会因为使用的增多而减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是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提升企业对其技能和技术的协调整合能力.Durand认为企业的能力不仅包括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知识、技术和技能,形成企业能力的关键是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能力[3].
(二)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美国的战略管理学家D.L.Barton是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代表人物,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思想来源于理查德森的“企业知识基础论”,而后,Barton发展了企业知识基础论,并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巴顿还认为,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它随时间积累而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企业为实现持续自主创新,必须以核心竞争力的持续积累为条件[4].国内学者刘冀生和吴金希研究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知识管理能力,企业通过对其知识链的管理能够获得竞争优势[5].芮明杰和陈晓静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关键因素[6].
(三)基于资源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基于资源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也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企业基础资源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标志是沃纳菲尔特1984年发表的“企业的资源基础论”一文,早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由于企业资源观的研究目标也是企业如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所以也就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范畴.沃纳菲尔特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7].荷兰学者杰恩·巴尼对基于资源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1991年的论文《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一文中认为企业在获取和配置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其获得高额经济回报率的可能性.企业资源具有非完全流动性,在此前提下,只有当自由具备有价值、稀缺的、不可完全模仿和不可完全替代者四个特征才能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路径依赖性、社会模仿性和因果模糊性使得企业资源难以模仿,能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8].而后,皮特瑞夫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其认为企业只有通过异质性战略、不完全流动性战略、事前限制性战略和事后限制性战略的组合才能获得竞争优势[2].
(四)基于系统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基于系统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由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构成,元件能力是局部能力与知识,是日常解决问题的基础,而构架能力是运用这些元件能力,以新的灵活方式把他们整合起来,发展新的构架和整合能力.拉法和佐罗研究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由操作子系统、企业文化子系统和企业环境子系统组成的整体系统[2].
(五)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由于核心能力形成是一个内生的长期积累过程,历史事件、实践经验及企业传统都是影响核心能力构建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因而表现出历史依存性和一贯性;而核心能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保持企业发展的内在一致的动力机制,从而限定企业的战略选择空间和业务活动范围.1992年,著名战略管理学家D.L.Barton研究发现核心能力虽然可以为企业创造出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但是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已有的核心能力可能成为企业变革的障碍,表现出不易被改变的核心刚性特征,从而提出了核心能力刚性的问题[9].1994年,美国学者达韦尼提出了超级竞争的概念,其认为随着外部环境趋于动态化和复杂化,企业无法有效地保持其竞争优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形成一系列的短暂优势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针对企业逐渐处于超级竞争环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刚性问题,战略管理专家蒂斯、匹萨诺和苏安三人于1994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正式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蒂斯等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整合、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的能力”.动态能力也就是一种在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实现其核心能力更新的能力[10].Dosi认为,动态能力是更新企业能力的能力,其目的是研究企业如何识别市场机会,合理配置、重构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格,动态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11].Catherine和Pervaiz通过研究将企业的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重新整合、配置和制造资源与能力,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从而以适应环境变化以维持竞争优势[12].(六)信息技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在世界工业的发展史上,每一次具有影响力的技术革命都能够对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信息技术,自从被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就开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产生重要
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的动态演进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