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上海自贸区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税的可行性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企业所得税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上海自贸区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税的可行性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企业所得税及所得税及市场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企业所得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使三地的经济、生活、自然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造福当地,在当地发展良好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内地服务,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因此出台减税政策旨在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促进投资.且减税政策只在区域内执行,在政策不对全局的稳定有太显著影响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新政策、寻求新突破.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文化背景承担着更意义深远的任务,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全面改革试水.也就是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并不单为了上海及长三角经济区经济上的发展和转型而在于行政体制上的改革,它的核心意义并非简单的投资与贸易的便利化和政策优惠,而在于制度创新,是要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并使中国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方式和管理模式,将其推广至全国.[2]由此可见,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并非有限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是具有更深远的含义,传统模式的税收优惠不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单纯的政策洼地引起的经济增长和产值增加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2.2.2从政策执行效果及发展趋势来看
首先,前海、横琴的方案出台后,施行减税的符合条件的企业目录至今未公布,即真正的政策迄今为止并未开始施行.加之紧随其后建立的上海自贸区这样的政策根本未出台,这意味着税收优惠政策正处于一个逐步缩减取消的过程,政府的招商思路已经有所转变,以缩减政府权力代替政策优惠,15%所得税税率这个税收优惠的“大红包”红利确实过大,企业也需要逐步适应这种没有政策红利的现状.
其次,珠三角的三个试点的政策中“政府之手”还作用较大,但此次自贸区的方案中明确提出“简政放权”.要使经济更市场化,必须提高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只需把握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关键问题,其他应该交给市场发展,让“无形的手”引导资源配置、企业创新,这才是此次改革的真谛所在.给予部分企业15%的所得税税率,在确定符合条件企业的程序、引起外界反响、政策引导的力度等方面都会给“简政放权”的真正实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从所得税改革的力度上说,珠三角的三个试点都给予了经济区内企业的所得税较大的降税幅度(我国企业所得税普遍为25%),而此次自贸区的改革却体现了一个渐进性的改革.长期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都是在政府的政策带领与引导下,现如今要把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放在决定性的作用上,必将是对政府权力的削弱,这涉及政策与管理体制多方面配合与消化.因此,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这也是此次自贸区出台政策方案上税收政策力度不大的原因之一.将亟待发展的产业予以支持,其他产业则静观其变,减少政策引导,为企业自身创造力的发挥提供空间,在精简政策的前提下依形势渐进性地制定政策法规.因此,为避免给予部分企业所得税15%的税率造成的洼地效应过大,该政策从渐进改革的角度讲也应暂缓施行.
3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制定的影响
在国内方面,首先,受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利润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有所回落.根据统计局数字显示,我国2013年1―10月累计财政收入为11052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但是增幅却比去年减少了1.8个百分点,且2012年和2013年两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一直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故一味的税收优惠更会加剧政府的财政负担.其次,由于政策红利的推动,过去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遇到瓶颈,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需要把过去靠投资、出口的增长模式转换为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中国自身面临着改革需求.[3]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当前改革的局势已更加明晰:积极推进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基本民生保障制度以及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改革七大改革,其中最首要的就是行政体制的改革.所以,如果深圳特区是市场经济的试验田,那么上海自贸区这块试验田需要的则是市场更经济,它不是一两项优惠的税收,更不是吸引一两家精英企业,而是脱离国家保护的经济,根据中国经济总体发展需要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试验区,以便日后再传播、推广.而特定行业15%的所得税税率体现了过多的国家保护,难免对自贸区吸引“高标准”的投资的目标造成一定的动摇.
在国际方面,第一,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正企图用一系列的手段对中国以及金砖五国进行围猎,制定多边服务业协议(PSA)、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以为其创造二次入世的压力.[4]这三大协议一旦形成体系,世界的经济规则有可能被重新定义,而这三大协议所制定的规则开放度标准极高,若在中国还未完成转型的前提下使中国完全开放于国际竞争市场中,到那时我国就会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面对这样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国只有主动开放一部分,以逐步适应国际规则,并为中国的政策与国际对接做试验.所以,需要制定的税收政策是与国际接轨、与TPP可以分庭抗礼的政策,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于管理制度和体系,过度招商引资,采用过多税收优惠政策不仅有失国际水准,更难以改变当前激烈竞争的国际局势.第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属狭义上的自由贸易园区,目前这样的国内自由贸易区在国际上有1200多个,本文列举其中比较成功的四个:德国汉堡港、美国纽约港、阿联酋迪拜自由港、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这四个自贸区无不以超前的建设和整体规划、精简的海关与管理达到了先行先试的目的,为本国的经济改革作出了贡献.上海自贸区作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先行者,也应避免冗长的税收优惠政策,以简政放权为主,减少行政成本,政策上求“精”,求“创新”.第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却远不及世界前三位,我国货币在国际竞争格局中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迫切需要推进,中国迫切需要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完善金融服务以促进中国和世界的融合而不是政策上的国家保护.所以,从“竞争中性”的角度讲,中国要与国际接轨,只需保证中国的企业可以和外资企业同等地位地创造自己的财富,为鼓励投资而将企业所得税降税至15%在有失公平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上海自贸区的税收创新趋势
4.1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中性原则是指政府所征课税不应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征税行为不应构成个人或企业行为的扭曲.将税收优惠政策施予某区域必然带来该区域投资的扩张,但该区域得到发展的同时其实是剥夺了其他区域与之公平竞争的机会,不仅其他区域在经济上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反倒税负上需要正常履行,加之政府需要一定的财政收入,这实质是在增加其他区域的经济负担,拉大地区间差异.虽然“税收中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最终的目标都是市场经济健康、正常的发展,单靠政策红利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必然会使市场经济失去发展的后劲.[5]
所以,过多税收优惠政策会造成许多不稳定的因素,15%的所得税税率相对中国目前企业所得税25%来说降税幅度高达10个百分点,在上海自贸区建设初期使用确有风险.另外,依据自贸区已出台的税收政策来看,重点在于改革和与国际接轨,因此更应注重税收政策的国际化.
4.2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经济效率指税收政策要有利于资源配置和经济正常运行.结合当前形势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应减少行政配置资源的力度,向市场化过渡.政策红利的
企业所得税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上海自贸区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税的可行性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