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类论文范文素材,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产业结构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产业结构及产业及模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产业结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视角分析了英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而Joshua Drucker(2012)则从产业集聚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的过程,将产业结构优化从宏观的行业层面引入到微观的企业层面,说明一个新的研究趋势.在优化模型研究上,最早是由Isard (1951)提出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即Isard模型,以及Chenery(1953)和Moses(1955)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的数据量要求较少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即MRIO模型,该模型奠定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础,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麻省理工的Polenske(1980)领导下的研究小组研制的美国51个地区79个部门的模型 1965年,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IDE)研制了包括美国、欧洲、亚洲、拉美、大洋洲以及日本在内的6个区域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并应用它展开多项的分析.对于在经济活动动起相对更加重要作用的中国而言,产业结构优化优化研究相比对较多,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优化内涵的界定,包括对合理化与高度化的讨论;二是对优化标准的讨论;三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界定
周振华(1992)在其专著《产业结构优化论》中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涵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结合”,这是我国学术较早探究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成果.其后,苏东水在其《产业经济学》一书中则从过程的角度来进一步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本身应该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动态过程.黄继忠在《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一个新命题的论证》一文提出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认识基础上增加了产业结构高效化,但是,所谓的高效化与全理化及高度化具有较大的重合处.
其后,还有更多的学者分别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给予过讨论,本文在总结各方的研究基础上,给出相应的综合定义.就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言,可总结为,强调供需平衡,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关联度高,各部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益,其核心就是协调.就高度化而言,主要是强调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即由一产占优向二产占优并过度到三产占优的基本趋势.从关系上来说,两者应该是相互依存,产业合理化是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也即合理化是动态的,并不断地向高度化演进.简而言之,产业结构优化基本的内涵就是合理化与高度化的统一.
(二)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判断标准
同样,对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判断基准并不是单一的.现有的研究中,存在国际基准、需求结构基准、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等多种基准,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国际基准,即在一国或地区大量的历史产业结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回归所得到的标准结构,该基准常被学者来判断某国的产业结构的状态是否合理(周振华, 1982).考虑到国家之间的发展实际情况的差别,并不存在真正的国际标准,所谓的国际标准均只能作参照而被应用,所以,合理化的判断标准应是多样的.
产业结构高度的衡量同样是没有真正理想的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个,即 “标准结构法”和“相似性系数法”.所谓标准结构法,即存在着具有比较价值的标准,一般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而来,然后将一国的产业结构与该标准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容易被指责.而相似性系数法为克服标准结构法的简单对比而导致的适应性问题,借用了相似性系数算法,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方法.
我国学者就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进行过讨论,其中有宋泓明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过阐述.其后也有一些博士硕士研究生将其毕业论文以产业结构的高级与合理化作为题进行过分析与讨论.最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分别从量化的角度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合理性与高度性进行过实证分析讨论.如潘文卿(2002),焦继文、李冻菊(2004)等分别从更微观的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合理性.王涛等(2009)根据马克思的各产业资本收益率具有平均化趋势的理论,建立了自己的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行探索.王涛与曹永旭(2009)、付凌晖(2010)等均从经济总量增长的角度分析它同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关系.以上的研究说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高级化的研究必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他们的研究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相当有益.
(三)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者们也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在探寻经济增长的原因时,发现了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作用,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同产业结构的变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高速成长的新兴产业(杨治 1985).另一个具较大影响的分析是江小娟(1993),她从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影响,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
产业结构类论文范文素材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兴起,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多.所谓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各产业的之间相互联系的生产与消费的数量比例关系,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优化则强调在一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全国总体目标下,发展地区经济,立足于本区域自身的经济现状、区位和资源等特点,优化区域产业间的重大比例关系和调整各产业的相对地位(熊义杰、郝思羽,2007).
中国现有的研究中,主要参考国外对于产业结构的判断理论,比如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区域产业的优化模型的构建、特定区域的产业优化等角度来展开研究对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应的分析建议.
区域内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评测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首先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主导部门”的概念,其后,诸多的经济学家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发展及其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等展开过研究.国外比较有影响力基准有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 、筱原基准等(周振华, 1992).国内学者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与国内的实际,也提出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如比较优势基准、产业协调状态最佳基准、周振华的增长后劲最大化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等(关爱萍,2002).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优化评测,即学者们利用构造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或模型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测度.如宋锦剑(2000)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群,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产业地区结构状况指标体系、产业组织结构监测指标体系以及行业寿命周期状态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给出具体的测度方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在产业结构优的目标中,更多的考虑到经济增长、就业增长、污染控制等诸多因素,潘文卿(2002)提
产业结构类论文范文素材,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